第857章 酸辣粉(二)
“小劉鎮長,您坐。”一個40多歲的村支書連忙把鎮長身邊的椅子挪過來,邀請劉奕邦坐下。
劉奕邦笑了笑:“會議馬上開始了,大家趕緊坐下,咱們還要聆聽王鎮長和周書記傳達的會議精神。稍後我也有工作要彙報,我又發現了一個好項目!”
衆人聽到這話,眼神灼灼地看向劉奕邦。會議精神以後照樣能傳達,可是好項目可遇不可求!
這些村支書不敢奢望工廠建在他們村上,但能從村子裡多招幾個人進廠,那也是好事情。
周書記和王鎮長顯然也跟衆人的心思一樣,讓大家各自落座之後,言簡意赅地傳達了會議精神。
原本需要絮叨一個多小時的内容,現在10分鐘就搞定了。
周書記笑着問道:“小劉鎮長,快說說,你又想到了什麼好項目?”
現在他去縣裡開會,臉上倍有面子。他們這地方自然資源并不好,經濟一直上不去。
想開工廠,卻根本沒有好的項目,也不知道如何打開銷路。
之前上面派人下來,很多地方都不願意要,畢竟很多人做事不正規,經不起查,害怕這些能直達天庭的年輕官員找麻煩,便像踢皮球一樣,最後踢給了他們鎮。
可誰也沒有想到,劉奕邦的到來,一上來就是求團結、求發展,而不是搞鬥争。
現在已經有兩個廠子搞起來了,粉絲廠幾乎每隔一周,都要拉走很多火車皮的粉絲運往東部地區。如今已經實現盈利,一部分用來修路,一部分用來發放老師的工資。
他們在開始建粉絲廠的時候,就鼓勵鎮上的人多種植土豆。為了打消種植戶的憂慮,直接以鎮政府的名義簽了合同,保證收購。
今年全鎮人均收入平均增加三百塊錢。也就是說,一家六口,就能增收1800塊錢。
這點錢,對于那些經濟發達的地方來說并不多,但對于他們這些經濟欠發達、又沒有别的出路的貧困區,卻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正因為這樣,明年會有更多的人種植土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這樣亮眼的成績,不僅讓全鎮震驚,就連縣城裡的領導,也非常意外。
正因為有這樣的成績,劉奕邦逐漸有了很大的話語權,也在逐步改善當地的營商環境和政務管理水平。
劉奕邦笑了笑:“大家想必都吃過方便面吧?”
王鎮長疑惑道:“小劉鎮長,你這是要建一個方便面工廠嗎?咱們這邊大多種的是黃米、土豆,種植小麥少。如果從其他地方購買面粉,再制作成方便面,成本有點高。”
周書記也點了點頭:“是的,方便面的确是個好東西!味道特别濃郁,挺好吃的!上次出差坐火車時,看到很多人吃。用熱水泡,湯湯水水的吃一頓,總比幹巴巴地啃饅頭強。方便面是有市場,但咱們這邊未必合适。”
其他村支書聽到劉奕邦的話之後,心裡有點失望,覺得不太靠譜。
劉奕邦回答:“不是做方便面,而是用咱們的粉條做成即食沖泡的食物,在袋子裡也放上調料,開水一泡就能吃!”
衆人聽到這話都是一愣:“這……這能好吃嗎?”
“牛肉粉絲湯好吃嗎?粉絲裡面加上麻辣肉醬好吃嗎?如果做成酸辣味的,再放上肉醬,是不是很開胃?”劉奕邦問道,并不急着說服衆人,而是讓大家思考。
衆人仔細想了想,互相看了幾眼:“咱們鎮上做的粉絲,燒的羊肉湯、牛肉湯,相當不錯!或許真的能成!”
周書記和鎮長雖然沒有當即表态,但也願意嘗試:“要不讓食堂做,咱們嘗嘗?”
劉奕邦笑着回答:“昨天我已經跟蔡阿姨說了,讓她做幾種口味的粉絲湯!到時候大家都嘗嘗,選出來味道最好的,不要有疑慮,公平公正地評價。”
“如果這個即食粉絲工廠能建起來,不僅我們當地增加種植的土豆能賣出去,而且還能至少增加1000人的就業,帶來經濟效益,甚至可能比我說的更多。”
這話一說,所有人都大為震驚:“如果這樣,明年是不是能多種點土豆?”
他們這裡有地,也有勞動力,但唯獨沒有銷售渠道。
因為家家戶戶都種土豆,除了一部分能賣到城裡,剩下的就自家吃。
因此種植的數量并不多,如果能賣得出去,必然能調動很多農戶種地的積極性,甚至開荒。
劉奕邦點頭:“是的!可以種土豆,也可以種植紅薯!另外,為了保證全年都有原材料,咱們還要建造大型冷庫,用來存放土豆和紅薯。”
“當然了,這些都是循序漸進的,不能一蹴而就。一旦确定這個項目可以上馬,咱們就開始做規劃。”
大家讨論得十分熱烈,憧憬着這個項目能夠通過。
到了中午,大家迫不及待地來到食堂,比平時早了20分鐘。
蔡大媽看到領導們都來了,連忙解釋:“我是按照平時的吃飯時間做飯的,現在還沒做好呢!”
鎮長笑了笑:“蔡大姐,你别着急,慢慢做,我們就是想來看看這粉條能做出什麼花樣!”
蔡大媽聽到這話松了口氣:“底湯是大骨頭湯,粉絲我也已經泡好了,回頭在熱水裡燙一下,澆上大骨頭湯和各種味道的肉醬,就可以吃了!”
聞着空氣中的肉湯味、香辣味,還有一股讓人流口水的酸辣味,大家對今天的粉絲又多了幾分好奇。
炸好的花生米放在邊上備用,另外,蔡大媽用剩下的油又炸了指甲大小菱形片狀的薄脆。
用的是中等粗細的土豆粉,浸泡好之後,變得像一次性筷子那麼粗,在熱水裡燙過之後,分别盛在碗裡。
澆上大骨頭湯,再放上各種料、花生米、薄脆,喜歡吃香菜的,再放點香菜。
蔡大媽笑道:“我做了三種味道,咱們先吃紅燒肉絲味的。”
“多謝蔡大姐!”每個人端走一碗,開始品嘗。
大家的态度很虔誠,這可不是一碗普通的粉絲,而是承載着老百姓發家緻富的希望,以及發展當地經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