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争霸前夕 第412章 屬官班底
望平縣
如今的望平縣,因緊挨着侯城的關系,發展得很不錯。
而且和以前相比,公務也變多了。
最近望平縣還挺忙的,陳平應邀去了侯城,李旦就留了下來。
兩人向來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
但李旦覺得陳平去的是侯城,又不是龍潭虎穴,他自然不必像第一次見呂大人那樣跟着。
陳平回來後,整個人恍恍惚惚的,像是受了什麼刺激。
李旦不由得關心道,“你怎麼了?
”
“旦啊,我以為我這輩子,做個縣令就到頭了。
”畢竟他出身平民,在朝中又沒什麼人脈,他的能力也不夠驚豔卓絕,年紀也上來了。
李旦心中一動,“然後呢?
”
“沒想到,呂大人竟然說平州空出來的兩個郡守之位,分我一個。
”
“另外一個分給了劉賀山?
”李旦猜測。
“嗯。
你不知道,當時呂大人說的時候,把我和劉賀山都吓了一跳……”
再聽他說完整個談話的經過,李旦隻能說,“呂大人真厚道。
”
“可不是嗎?
我和劉賀山都說好了,以後就在平州好好幹,别折騰着外調了。
”
“嗯。
”現在呂大人對他們有知遇之恩提攜之恩,跟着他幹就對了。
陳平突然就振奮起來了,“旦啊,等你老爺我成了郡守,就任命你為功曹,管一郡人事!
”
“好哇。
”
侯城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施焘倒台後,跟着他的下屬僚佐全都被清走,其實裡面有一兩個是得用的。
但呂德勝父女一個沒留,空出來的權力真空帶他們需要獎賞給自己人。
刺史是具備招募人才做自己的屬官的權力。
這些屬官并不是朝廷任免的官員,而是刺史府的個人班底。
故而她爹升任平州刺史後,可以任命相應的屬官來管理平州事務。
此時呂德勝、呂頌梨還有薛诩商議着接下來的人事升遷調動一事。
一州最高行政長官為刺史,其下屬僚佐有長史、司馬、判司和參軍,刺史屬官中又有錄事、功曹、倉曹、中兵等參軍。
“薛先生,刺史府的長史由你來擔任,如何?
”呂頌梨問。
一旁的呂德勝百無聊賴地看着話本子,在場的三位都是自己人,他是連裝都懶得裝了。
反正他閨女在識人用人方面有一套,這次人事任免交給她安排就行。
長史沒有具體的職任,主要是輔佐刺史,相當秘書顧問類的。
特殊情況下,當刺史不在位時,長史可以代理州事。
其實最适合長史之位的是呂頌梨,但因為秦家的原因,未起事前,她都不可能擁有一個明面上的身份。
薛诩站起來,肅正身形,拱手一揖,“薛某必不辱使命。
”他先前任職的主薄乃郡守屬官,現在更進一步,成為了刺史府屬官。
但他知道,呂大人有他主公這個女兒,成就決不可能止步于此。
薛诩重新回到座位上後,他們繼續商議。
“讓樂桂才任司馬吧。
”
司馬是一州佐官,和長史合稱為‘上佐’,一同輔佐刺史理政。
司馬主要職責是管理軍賦、組織軍訓、執行軍法等,還負責城防。
司馬一職,其實由秦家秦珩來擔任是最好的,但還是那個問題,秦家的身份不允許。
而樂桂才如今也算是自己人了,提拔一下完全沒問題。
“徐正任司法參軍?
”薛诩提議。
“可以。
”
參軍和司馬一樣,是個佐職。
司法參軍主管刑事偵察、緝捕盜竊之事。
“江一舟可任司戶參軍。
”
司戶參軍主管民事戶籍。
江一舟之前選擇進入郡守府,成為郡守屬官。
他過目不忘的本領,呂頌梨物盡其用,讓他管理文書材料,他做的是初篩的工作。
最忙的時候,對方眼底下一直挂着兩隻黑眼圈。
思及此,呂頌梨有點心虛了。
“郭春生任司倉參軍吧。
”
郭春生之前是侯城縣丞,非正印官,後來在和鮮卑談判中也立了功,但和陳平劉賀山一樣,未能因功晉升。
如今拔擢為司倉參軍,主管農耕漁業,他應該會高興。
……
他們用了一天,要完成這些人事的任命。
這些人一動,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動了一動,可謂皆大歡喜。
比如陳閱,可成為郡屬官中的分曹掾,分曹協助郡守辦理郡政等。
至于平州空出的幾個縣令之位,他們不議。
陳平和劉賀山往上一升,望平縣、無慮縣的縣令之位就空了出來。
還有,施焘倒台後,遼西郡也牽扯出了一些人,其中除了盧奕良之外,還牽扯出了遼西郡都尉。
這拔出蘿蔔帶出泥,柳城縣丞喬狩義也跟着栽了。
因為縣令的地方權力非常大,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
他們隻能等朝廷安排人過來。
目前,兩縣縣令依舊由兩人兼任着,維持地方運轉。
等新縣令來到,做好交接,他們便能啟程前往各郡的郡守府。
這個沒辦法了。
就在呂頌梨和她爹以及薛诩等忙碌着這些人事升遷的時候,遼東郡養殖場那邊上報,說近期能出來一批肉和蛋,問他們該怎麼處理。
呂頌梨抽空将陳榮召來,“這批肉和蛋大概都有什麼,有多少?
”
陳榮回道,“肉有豬肉、羊肉、兔肉、雞肉、鴨肉……”
“蛋則以雞蛋鴨蛋為主。
至于數量——”陳榮報了一個數。
“近來将士們辛苦了,留出三分之一供給他們。
”
陳榮連忙答應下來。
然後呂頌梨算了算,如果這些肉蛋勉強能供應兩郡百姓。
其實呂頌梨也知道,以目前的産能,若想供應整個平州四郡,僅靠一個養殖坊,是不夠的。
呂頌梨說道,“其他三郡少投點肉類,多投點蛋。
”蛋相對肉類便宜一點,蛋也很好吃的。
目前平州四郡,其他三郡的經濟發展遠不如侯城。
故而對于這三郡老百姓來說,即使平價肉他們隻賣十五文一斤,也不是每一戶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
但他們又不可能再把價錢往下降了,養殖也需要成本的,并且得有一點點利潤賣出,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總不能一直指着遼東商會貼錢吧?
畢竟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