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 小福丫意外發現“花洞子”
當天下午,宋老三便牽着兩頭牛來到莊子上,組織佃戶們把地翻上一遍。
冬季來臨之前翻地,不但能保持土地松軟,還能把藏在土裡的蟲卵翻出來凍死。
套上曲轅犁,一頭牛一天能耕四五畝地,六家佃戶輪流使用。
沒輪到耕牛的佃戶,依然采用人力拉犁。
好在有了曲轅犁,省力了不少。
不到幾天時間,一百畝地便全部深耕了一遍。
胡莊頭帶着佃農們,把苜蓿草籽均勻地撒在田裡,當晚一場綿綿秋雨降下,沒兩日苜蓿草便在秋風中頑強地探出了腦袋。
秋天白日的陽光還是很暖和的,苜蓿草長勢良好,即便早晚的寒霜,也沒能阻止它們生長的步伐。
更讓他們高興的是,小東家給的野菜種子,也已經發芽了。
雖然目前隻是銅錢大小的植株,但長勢良好。
這時節,大多數野菜都已經絕迹了,這些長出來的野菜,就像及時雨一樣,填補了這一空缺。
要知道,貧苦百姓很多時候都是靠着野菜充饑的。
宋子苒跟着她奶,來了幾次莊子,收到佃戶們的熱情歡迎。
尤其是胡莊頭的小姨子,更是對她感恩戴德——要是沒有小東家的收留,她們母子三人恐怕過不了這個冬天。
宋子苒在莊子上意外發現前莊頭閑置的“花洞子”。
什麼是“花洞子”?
其實就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暖房,用來培育反季花卉和反擊蔬菜的。
别小看了古代人的智慧。
遠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反季蔬菜。
東漢學者衛宏《诏定古文尚書序》中寫道:“(秦始皇)乃密種瓜于骊山陵谷中溫處,瓜實成,诏博士諸生說之。
人言不同,乃令就視。
”《漢書》也有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庑。
”
所謂的“花洞子”,宋子苒是在周密的《齊東野語》中看到的:“凡花之早放者曰堂(塘)花。
其法,以紙飾密室,鑿地作坎……然後置沸湯于坎中,少候,湯氣熏蒸,則扇之以微風,盎然盛春融淑之氣。
經宿,則花放矣。
”說明南宋時候,就已經有人用“花洞子”種反季花卉了。
宋子苒看了看花洞子,就是一個巨大的坑,裡面用紙做成密室保溫,周圍和下面挖了坑洞,砌上青磚,就形成了類似地龍和火牆的取暖層。
當燒上木炭柴草時,就能起到保溫的作用,上面種植的蔬菜和花卉,即便在寒冬時節,也能生長。
這個好呀!
有了這個“暖房”,她空間裡的蔬菜,在冬天也能拿出來了。
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這無頂的“暖房”,幾個加起來得有七八分地。
她果斷發動佃戶,開始了反季蔬菜的種植。
她從佃戶裡挑選了四位擅長種菜的婦人,每人負責一個“暖房”,承諾誰種得好有重賞。
接着她讓人從附近的莊子上,買了些農家肥,和泥塘裡挖出的黑土混在一起,再摻上泥土,均勻地在暖房裡撲了厚厚一層。
又從空間裡挖了些辣椒秧子——這些辣椒秧,是她為這個莊子早早培育的。
空間裡的菜地畢竟有限,一百畝地的辣椒秧子,得分批培育。
辣椒育苗需要一個過程,不提前準備怎麼行?
好在空間裡沒有四季之分,每天都溫暖如春,一批辣椒苗40天左右就能移栽了。
辣椒種苗移植進“暖房”,上面用竹子搭成網格狀的架子,上面蒙一層透明的油紙。
白天太陽好,氣溫高的時候,把架子掀開。
晚上則把架子和油紙蓋在“暖坑”的上面,地洞的四個角落,還堆放着牛糞,起保暖的作用。
反季辣椒長勢良好,外面的苜蓿也鋪滿地面,這時三年一度的鄉試,終于在衆學子的忐忑和期盼中,來臨了。
鄉試一共三場,每場都是三天。
也就是說,每場考生都要在考棚(又叫号房)中睡上兩晚。
考棚是集答卷、吃飯和住宿為一身的“考場”兼“宿舍”。
進入考場前,要嚴格搜身,防止夾帶作弊。
考生進入考棚後,就要鎖上門。
考試期間,考生吃喝拉撒全在考棚内,直到考試結束。
關鍵是考棚内十分狹窄,還沒有桌子和床,隻有上下兩塊木闆。
上面的木闆當桌子,下面的木闆當椅子,白天考生就坐在這上面答題。
晚上,将兩塊木闆一拼當作床,考生隻能蜷着腿躺在上面睡覺。
因着鄉試推遲了一個多月,深秋的崇州府,白天還好,晚上已經挺冷的了。
考生進入考舍,隻能穿單衣,最多不超過三層。
為了防止考生受凍,考棚為考生們準備了一盆炭火,白天做飯,晚上用來取暖。
另外還有一枝蠟燭,晚上照明用。
考生的食物需自備。
宋子苒給小叔準備了脫水的菜幹、油炸的泡面、水沖即食的油茶面,還有湯料包。
湯料包放入開水中煮上片刻,再加入菜幹,就是一碗美味的蔬菜湯了。
可惜雞蛋帶不進去,要不然再打上蛋花,吃着更舒坦。
“五叔,這個米飯放進鐵皮飯盒中,隔水蒸上一刻鐘就可以吃了。
上面放了臘腸和臘肉,都是蒸熟過的。
現在的天,放上一日應該沒問題,你先吃米飯蒸臘肉。
泡面能放的時間久些,你留到後面兩天吃。
”送宋清墨進考場前,小福丫化身為“老母親”,比吳婆子這個親娘還事無巨細地為他準備着。
“米飯蒸一刻鐘?
能熟嗎?
”宋清墨雖然沒做過飯,卻經常幫吳婆子燒火,家裡蒸米飯都至少蒸三刻鐘的。
隻見小福丫神秘兮兮地道:“五叔,我這個米飯是特制的。
不信,我蒸一碗給你看看!
”
這些米,廢了她老鼻子勁兒了。
是把米磨成粉,加入玉米澱粉或者土豆澱粉後,重新做成米的形狀。
裡面的材料已經是熟的了,所以加熱十來分鐘就能食用。
果然,一刻鐘後“米飯”蒸熟了。
宋清墨嘗了嘗,味道雖然不如天然的大米,但還行。
如果再搭配臘腸或臘肉,基本上和米飯一個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