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懸疑靈異 長生:從瓶山開始修仙法

《長生:從瓶山開始修仙法》第137章 接仙引聖 黃腸題湊(求月票)

  第137章 接仙引聖 黃腸題湊(求月票)

  童男童女殉葬。

  在古墓中極為常見。

  至少明代前都是再尋常不過。

  尤其是先秦時代,人俑殉葬、煮屍祭天,幾乎是王侯大墓中的標配。

  隻不過,如眼前這般,三具童屍還栩栩如生者少之又少。

  “不是人俑……是活人燭。

  將手中風燈往前一伸,籠罩周圍的霧氣漸漸散去,三具童屍的模樣也漸漸清晰起來。

  和之前那幾具鮫屍一樣。

  半跪在地。

  一截長長的燈芯從肚臍裡鑽出。

  後背開了一道漆黑的口子,與銅柱融為一體。

  銅柱中空,填滿了鮫人油脂,順著那道傷口流入童屍腹內,再浸染到燈芯火絨上,方能維持千百年火光不滅。

  三人神色看似祥和。

  但此刻被幽幽的鬼火一照,一張張臉上卻是盡顯痛苦和猙獰。

  不過七八歲的童子,眉眼間還留著稚嫩之色。

  卻被人硬生生做成活人燈燭。

  這一幕看得鷓鴣哨心中生寒。

  眉宇間殺氣深重。

  他行走江湖這些年裡,死在他手裡的人不計其數。

  見不得不平事,倒鬥也隻為尋珠。

  如今看到這一幕。

  本就壓抑的內心更是鬱氣難消。

  “道兄,看這。

  感受著他的情緒波動,陳玉樓拍了下他肩膀,又將手中風燈輕輕一晃。

  燈火閃爍,也將他們掌心中的事物照清。

  隻見三人各自握著一塊銅牌,雖然沾落了不少灰塵,但還是能隱隱看出來,銅牌上鐫刻著四個古老篆字。

  “接、仙、引……聖。

  鷓鴣哨俯著身低頭看去,默念出聲。

  那就是接引童子了。

  獻王為自己成仙引路的執牌童子。

  自幽冥地府登上天梯,有一條被永夜籠罩的長路,若是無人召引,便會迷失其中。

  那老東西考慮的倒是周到。

  專門殺了三個孩童,世世代代跪在此地接引仙路。

  “三具……那就是七具,或者說八具了。

  從那幾塊銅牌中收起目光。

  鷓鴣哨吐了口濁氣,忽然道。

  三口妖棺,三具童屍,外加獻王合葬,似乎還是對應不上。

  見他還在糾結此事,陳玉樓忍不住回頭瞥了眼青銅棺蓋砸破的地面處。

  隱隱間。

  似乎還能看到地底縫隙間,有一道幽光閃爍。

  剜心、挖眼、奪魄三世煉獄之劫。

  地底之下,則是拚接而成的影骨屍身。

  消失的那一具,其實就在那。

  “道兄,老洋人兄弟他們還在三世橋外等著。

  “是不是先返回,好讓他安心?

  “……也好。

  聞言,鷓鴣哨點點頭。

  默默算了下時間,這才恍然發現,不知不覺間,他們兩人過橋入墓,差不多已經過去了半個多鍾頭。

  以老洋人的性格。

  時間一長,怕是會坐臥不安。

  三生橋下兇險萬分,此處更是詭異難言。

  尤其是九盞鬼火一燒,近乎於屍油的鮫屍油脂味道彌漫而開,讓人有種頭昏腦漲之感。

  待的時間久了,他也擔心會出事。

  兩人不再遲疑,轉而沿著來時路往外走去,一直穿過白牆石門,出現在橋頭的溶洞外,一直緊繃著的心緒這才稍稍松了一線。

  先前兩人一心探墓。

  並未顧及其他。

  此刻方才發現,牆外的空地上矗立著不少石雕碑刻。

  皆是古松、祥雲、白鶴一類的祥瑞。

  有意思的是。

  凡是飛禽走獸,都是一公一母。

  “看來真是座合葬墓。

  這些碑刻,幾乎就已經挑明了獻王玄宮的形製。

  但這個發現,非但沒讓他心緒稍安,反而愈發躁動,胸口下就像是有幾塊石頭堆積著,說不出的難受。

  憑空消失了一具屍體。

  總不可能……偌大的玄宮內有隻鬼。

  “是掌櫃的和楊魁首。

  “天老爺,總算出來了。

  “看樣子應該是相安無事。

  “你小子會不會說話,有兩位魁首在,就算他娘的是座神仙墓,也隻有被倒的份。

  隔著三世橋,遠遠看著漢白玉牆外的燈火。

  一行等的心急如焚的夥計,頓時長長的松了口氣。

  掌櫃的一人身系常勝山上萬弟兄身家性命,但凡出了任何一點事,他們這些人都無顏回去。

  聽著他們打趣。

  一直抓著秦川弓,面如刀刻的老洋人,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回了肚子裡。

  雖然他對師兄有著絕對的信心,但獻王墓畢竟不比他處。

  而今親眼所見,還是放心了不少。

  當即招呼一個夥計。

  讓他回去報信。

  一個是讓師妹他們安心,另一個,既然師兄和陳把頭從墓室折返,並未提及其他,應該是已經探明了兇險。

  眼下就等他們過橋入室。

  那夥計也不耽誤。

  一路迅速穿過銅人車馬,攀越石階走出星門,不多時,便再度回到了殿內。

  留在殿內的弟兄。

  已經將兩進大殿搜刮一空。

  當然,那座青銅古鼎、玉龍王座棘手的存在,誰也不敢去碰。

  簡單將底下情形說了下。

  紅姑娘瞬間就有了決斷。

  “昆侖,你帶幾個弟兄留在上面接應,其餘人隨我下去倒鬥。

  聽到這個安排。

  昆侖並未拒絕,隻是目送一行夥計迅速從地道離開。

  片刻的功夫。

  原本還略顯擁擠的上真殿碑林,一下空蕩下來。

  眼看紅姑娘就踩著蜈蚣掛山梯下鬥,昆侖忍不住沉聲道。

  “紅姑,掌櫃的安危就要拜托你了。

  “伱小子放心就是。

  “我知道該怎麽做。

  迎著他那張沉默的臉龐,紅姑娘挑了下額前垂落的長發,颯然一笑。

  以往這種事都是拐子提醒。

  不過,這一趟他坐鎮常勝山,沒想到有朝一日,她能從昆侖口中聽到相似的話。

  “好……”

  聞言,昆侖這才放心。

  若是旁人他一定會親自下鬥。

  但他們三人,性命都是掌櫃所賜,紅姑娘既然這麽說,就算拚了一條命也會做到。

  一行人迅速下鬥。

  不多時。

  崖壁之上便已經亮起了一盞盞燈火,將身下三座溶洞也照得燈火通明。

  即便已經猜到,地下玄宮一定奢華無比。

  但真正看到三座殉葬坑內遍地金光璀璨的一幕,還是讓群盜呼吸急促。

  “先行做事,這些明器等返程時再行收攏。

  紅姑娘眸光一掃,冷聲喝道。

  此處地勢複雜,霧氣深重,本能的讓她察覺到一股兇險伏藏之感。

  “是,紅把頭。

  群盜哪敢多言。

  隻是舉著火把沉默的穿過嵌道,從高處俯瞰,猶如一副秉燭夜行圖。

  很快,他們一行人便與等在橋頭的老洋人他們會和。

  “橋下有異?

  見幾人神色凝重,再加上隔著那座三世橋,都能察覺到一股陰風呼嘯,紅姑娘也是老江湖,當即便判斷出來。

  “竹籠給我。

  陰煞之物,容易侵襲經脈骨髓。

  一幫夥計雖然身手都不錯,但這些年裡四處倒鬥,行走江湖哪個沒有暗疾舊傷在身。

  紅姑娘回頭掃了一眼。

  負責看顧怒晴雞的夥計,當即越眾而出,摘下背簍。

  身為鳳種,它早已經察覺到了前方陰物氣息,在竹籠中來回走動,一雙眼睛內金光浮動,渾身桀驁躁動。

  “羅浮,去!

  將竹籠打開,紅姑娘手指輕輕拂過它的羽冠。

  刷——

  刹那間。

  一道七彩流火,從竹籠中衝天而起。

  霧氣深重,夜色籠罩的溶洞穹頂上就像是升起了一輪大日。

  盤旋了一周後,怒晴雞雙翅一展,落在了橋頭,雙眼不屑的掃過水下。

  仰頭一聲啼鳴。

  轟!

  穿金裂石,震懾萬物,周身磅礴的火意更是瞬間將四周陰煞驅散一空。

  “過橋!

  感受著那股陰煞之氣消失。

  紅姑娘立刻一揮手。

  等待多時的群盜,哪裡還會耽誤,爭先恐後的衝入三世橋上,眨眼的功夫,火龍便已經抵達對岸。

  “怒晴雞越發神異了。

  漢白玉牆下,遠遠看到橋上那道霸道無雙的身影。

  鷓鴣哨忍不住讚歎道。

  “搬山兩位甲獸,也不遑多讓。

  陳玉樓搖搖頭。

  那兩頭穿山穴陵甲,並無血脈之說,能夠活到這麽多年,也不知道搬山一脈是如何做到。

  說話間。

  殿後得紅姑娘也已經過橋。

  見她就要將怒晴雞喚回,陳玉樓笑了笑,“憋得也夠久了,隨它去吧。

  此處玄宮,雖然沒有毒物供它獵食,但至陽之物,吞食陰煞,於它修行同樣大有裨益。

  怒晴雞似乎感受到了主人心意。

  橋上的它,忍不住仰天一聲啼鳴,聲音裡滿是愉悅。

  “墓室裡有三口妖棺,進出一定小心,紅姑,你先帶弟兄們將此處探明。

  紅姑娘當即領命。

  獻王玄宮極大,單憑一兩人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探清。

  不過眼下人多勢眾,無疑簡單了許多。

  陳玉樓兩人也再度回到了墓中。

  與之前夜色茫茫不同。

  此時墓中四周熄滅的火燈都已經被點燃,將內外照得通透一片。

  鷓鴣哨站在那口青銅棺外。

  目光掃過棺頭。

  那裡有一處明顯的圓形印記。

  他當即想起陳玉樓先前取走的那塊銅鏡。

  自古就有銅鏡辟邪鎮煞之說。

  鷓鴣哨眼力驚人,雖然不知銅鏡真正來歷,但也能看出來那是一件先秦古物。

  不過。

  他搬山一脈鏡傘便能控制妖邪。

  銅鏡於他也無用。

  視線隨即投向最後一具石棺。

  一雙目光微微閃爍,猜測其中又葬了頭什麽妖物。

  失神間。

  六具鮫屍橫放的牆壁石門處,一個夥計忽然快步返回,抱拳衝著陳玉樓道。

  “掌櫃的,頭頂還有一方墓室,不過被堵死打不開。

  “難道……”

  聞言,鷓鴣哨心頭不禁一動。

  他一直在尋找最後一具消失的屍體。

  如今既然還有墓室,或許就是往生燭對應的屍骨之一,甚至……就是他們一直在找的獻王真身!

  “帶路。

  與他不同,陳玉樓明顯要平靜許多,隻是輕輕吐了口氣。

  跟著他穿過石門。

  天然溶洞彼此相連,等他們穿過又一道石門,遠遠就看到石壁上已經搭起了數架掛山梯。

  燈火之中,頭頂一道道橫堆,密不透風的木槨也浮現出來。

  “黃腸題湊?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