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小型農業的生產權
第155章小型農業的生產權
當然,姜姝的想法太理想化了,就算是紅星生產隊的大豆產量足夠,但必須得有榨油的技術和榨油的機器才能榨出大豆油,而這兩樣東西都是非常難以獲取的。
生產隊現在沒有任何原始資本與技術積累,就算姜姝是從後世穿越來的,想憑一己之力帶領大家脫貧緻富,也是非常非常難的?就算可以做到,那肯定也要一步步慢慢來,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操之過急隻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和宋艷紅又聊了一會兒,姜姝想起自己還有事情要做,趕緊告辭回家。
一回家就開始處理泥鰍和黃鱔。
泥鰍用來紅燒,或者燉豆腐吃都不錯。
至於黃鱔,在姜姝眼裡同樣是好食材,爆炒鱔魚絲可是極品美味。
姜姝在後世吃過這道菜,但食材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的泥鰍和鱔魚,總覺得美中不足,現在隊員們送給她的可都是純純的野生泥鰍和黃鱔,做出來味道肯定更絕。
姜姝光是想想,肚子裡的饞蟲就被勾了起來。
於是處理黃鱔的動作不由得加快了幾分。
不光要自己吃,還要和牛棚裡的人分享,那別人多,她必須要多做一點。
黃鱔和泥鰍都做好以後,姜姝又蒸了一鍋噴香的東北大米飯,就著菜,直接幹了兩大碗飯。
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吃美食吃到撐,真是太爽了。
等天色擦黑了,姜姝把菜和米飯打包裝好,悄悄地往牛棚送了過去。
其實牛棚裡的幾人之前在田裡也弄到過一些黃鱔和泥鰍。
不過他們的做法隻有清水白燉,沒什麼滋味,腥味還重,純粹是為了果腹,所以在他們看來,這兩樣東西跟美食根本不沾邊。
但是姜姝送來的泥鰍和黃鱔,做法完全不一樣,真的很開胃下飯,真是美味中的美味。
泥鰍絲毫沒有土腥味,魚肉滑嫩,入口即化,吃在嘴裡的每一口都是享受
鱔魚絲加了辣子爆炒,香香辣辣的,口感勁道,吃的根本停不下來。
姜姝這泥鰍和黃鱔做的,風味和口感竟絲毫不比豬肉差,真是太神奇了。
吃飽喝足之後,牛棚裡的幾人才想起來問姜姝關於小型農業耕種機的事。
之前姜姝來找牛棚裡的那對科研夫婦看過設計圖,讓他們一起參與設計改進。
沒想到設計圖那麼快就完成了,而且還成功的把機器造出來了。
有了這台耕種機,姜姝在生產隊的聲望地位肯定能進一步提高,而且是突飛猛進的提高,以後她在生產隊都能橫著走了,再也不會吃苦受累了。
牛棚裡的幾人不停的猛誇姜姝太有本事了,像她這樣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孩子,真是打燈籠都找不著。
這丫頭雖然年紀不大,但一身學識異常雄厚,絲毫不弱於那些老學究。
這麼複雜難造的機器,她竟然找專家稍微指點一下,就給研究出來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姜文州和白玉嫻聽到大家對他們閨女的誇讚,臉上寫滿了驕傲與自豪。
閨女長大了,他們的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出色,給他們做父母的長臉了。
之前他們夫妻倆一直覺得下放生活暗無天日,看不到一絲希望,現在是覺得越來越有盼頭了。
姜姝和牛棚裡的幾人推心置腹的聊了好一會兒才回去。
等到了周末,姜姝拎著泥鰍黃鱔,還有一些山貨,騎車去了縣城。
耕種機的事必須好好感謝一下陳父。
現在她隻是拜託陳父生產小型農業耕種機,往後還有小型農業收割機得拜託人家生產呢,必須要把這份人情維持住。
當姜姝來到陳家,看到她過來,陳父表現的異常熱情。
「小姝來了!快,進家裡坐。」
姜姝把帶來的東西給陳家人遞了過去,陳父和陳母都推辭道,「你這孩子,人來了就行,怎麼回回都帶這麼多東西啊?真的太客氣了。」
「叔叔,阿姨,都是一些不值錢的東西,這次叔叔幫了我那麼大的忙,我必須要登門感謝,既然是感謝,當然不能空著手來了。」
提到這事兒,陳父滿懷期待的沖姜姝詢問,「小姝,你設計的那個小型農業耕種機,用起來成效如何?我們機械廠製造的還算合格不?」
姜姝連連點頭,說那台耕種機製造的特別好,用起來特別順手,大大提高了生產隊的耕種效率。
陳父聽姜姝這麼說,眸子頓時亮了起來。
原本他以為這個機器就算再神,一個小時能耕種一畝地就頂天了,沒想到經過姜姝的試用驗證,一個小時居然能耕三四畝田。
這麼高的效率,簡直就是奇迹,太瘋狂了!
而且這個機器的生產成本也不是很高,如果能在全國大範圍推廣使用,那絕對是華中國莊稼人的巨大福音。
「小姝,如果一切真如你所說,耕種機的效率那麼高,那你設計的這台機器很快就會名揚天下,風靡全國。
叔想提前問問你,到時候這個機器能不能交給我們縣城的機械廠去生產製造?」
之前光是看到姜姝畫的圖紙,陳父就有強烈的預感,這台機器絕不是凡品,如果機器能成功推廣開來,而且讓他們機械廠拿到生產權,那他肯定能藉此機會升官發財。
現在這個機器不僅成功造了出來,而且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完美。
就算他不能幫機械廠拿到機器的生產權,光憑是他拍闆決定生產出了第一台耕種機,已經算是為華國的農業生產立了一等功。
上面的人知道以後,肯定不會虧待他,給他升職那是必然的!
姜姝當初找陳父幫忙的時候,早就預料到陳父會說這句話,所以當陳父問她要機器生產權的時候,姜姝一點也不意外,爽快的點頭答應了。
不過在答應陳父的同時,姜姝也提了一個要求。
如果縣城的機械廠以後大批量生產她設計的小型農業耕種機,以機械廠如今的規模,肯定接不下這麼大的單子,肯定要建立新的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