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送去哪家?
「明兒哪行?」
花全福擺了擺手,又道:「動土可是要選吉日的,來之前我翻了黃曆,大後日初九是個好日子,宜動土修造。」
「行,那就大後日。」
開工這日,選的吉時也是早晨。
旁邊的鋪子剛忙著開業,便瞧見閉了幾月的鋪子開了門,十幾個工匠扛著工具箱喜氣洋洋的立在大門口。
大門兩側掛了紅布,正門口擺著香案,上頭擺著三牲,整魚、整雞、整鴨。
中央還站著個年輕的小娘子,正舉著香祭祀。
當初鬧錢家吃了敗官司,在這條街上傳得沸沸揚揚。
說是那錢豐好色,將手裡的田土鋪子私授給了位年輕貌美的小娘子,這三夫人害怕自己丈夫在外邊養了外室,追到這女子家討要契書,帶著一眾僕婦動了手將人給打傷了。
隻是沒想到這官司打輸了。
這錢三夫人沒討到好處就算了,就連回了宅子還惹了一身騷。
聽說吃了敗官司沒三天,這錢家另外兩房就要將三房分了出去,最後還鬧到衙門上去。
本以這間鋪子連著要開張,哪想這錢豐都搬到隔壁縣裡去了,這鋪子竟然還沒有開門,大門緊閉一個多月。
有了這兩層傳言,臨街的鋪子對其都好奇起來。
今兒瞧著要動工,不少人湊了上去看熱鬧。
這聞名不如一見,隻見那當眾立著的小娘子,俏生生如那冬日挺立枝頭的紅梅似得,身段婀娜,一身滾雪邊紅色對襟的褙子,下穿白刺紅梅的百褶裙,既喜慶又俏麗。
冬日的晨曦掠過她鬢邊珍珠步搖,碎成星子般的光斑,襯得那張臉愈發晶瑩如雪,眼似秋水。
這般好顏色,縱使她挽著婦人髮髻,依舊擋不住周遭鋪子管事上前寒暄,獻殷勤。
「娘子這鋪面可是要做修繕?鄙人姓俆,隔壁玉器店的掌櫃,今日若需幫忙,娘子隻管去隔壁尋我。」說話的男子約莫三十歲,面相白嫩,唇不留須。
明哥兒常背醫書,她時常被迫磨耳朵。
這腎藏精,精能化血。
腎精不足或腎氣虛時,精血生化無源,氣血不能上榮於面,導緻面色蒼白或萎黃,眼珠略渾,眼下有青,身上還帶著脂粉氣。
此人沒少流連花叢。
隻是她初來乍到,這是頭一回與街坊打照面,縱然不喜,卻依舊笑著還了一禮,「小女姓宋,往後還請多多關照。」
「誒,應該的,應該的,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咱這隔一道牆,自然要多走動才是。」徐掌櫃往後張望了一眼,見除她身後隻有個十幾歲的少年,一對小童。
「這麼大的日子,怎麼不見娘子郎君在場?」
宋明見此人目中藏奸,有些不喜,上前擋在宋南絮面前,硬邦邦道:「我姐夫外出經商,過不了幾月便要歸家。」
徐掌櫃被他逼退一步,悻悻笑道:「原是這樣,不知娘子是要做何營生?」
「也不是什麼大買賣,接些綉活買賣。」宋南絮笑了笑,將宋梅和宋招娣拉到身側,略提高了些音量,「不過姐妹三個糊口的營生,還望諸位前輩多多關照,今日隻是動土修繕,也沒法招待諸位,等到店鋪開張那日,請諸位都來喝杯粗茶才好。」
眾人隻是笑,沒應承說來,也沒說不來。
畢竟不是誰都像徐掌櫃那般,瞧著漂亮的小娘子就往上湊,這經商有經商的規矩,不是說你生的好看就能成。
這後背有沒有撐腰的才是關鍵。
一條街上做買賣,後邊的關係都是盤根結錯。
這沒有來頭的生面孔,不使絆子都是好的了,何況拐過一條街,前邊還有個錦繡坊,這生意能不能成還不好說。
宋南絮見眾人不溫不火的態度,也沒放在心上。
畢竟這條街上也沒有第二家綉坊,既不是同行,充其量不過是冷淡些,也不至於正那手段對付她們。
倒是宋梅有些失落,以往村裡誰家辦喜事,哪個不是道賀恭喜。
祭祀的禮成了,花全福將紮了紅布的鋤頭遞給宋南絮,笑道:「這破土頭下,還得你這個主家來。」
宋南絮接過鋤頭,往後邊院裡,在打灰線的水池中央鋤下頭一捧土,於此同時,兩側同時引燃了爆竹。
那縷裹挾著硝煙的硫磺氣息總會衝破冷空氣,將外邊隔絕開來,激起眾人的興頭,一個個鼓掌吆喝,一掃在外邊受到的冷落。
這段時日,宋南絮顧著鋪子裝修和攬月齋的糕點,忙的腳不沾地,人看著又清瘦了不少。
好在攬月齋的點心師傅上手快,不足一月的時間,裱花已經學的有模有樣了,這期間宋南絮又研究了好些蛋糕樣式。
頭一批掛牌便有三種,喜上梅梢、蟠桃祝壽、蟾宮折桂。
頭者是對應冬日之花,若是年輕些的女子可用,蟠桃祝壽自然是家中老人適用,至於蟾宮折桂是給男子生辰用的。
畢竟讀書是頭等大事,大戶之家的孩子就沒有不送去念書的,這個寓意極好,不管是老少皆為適用。
因為材料限制,做不了食模。
劉牧雲特意請了擅長工筆畫的畫師將其畫了出來,用冊子裱了起來,供來客翻閱點單。
宋南絮將剛出爐的蛋糕皮子脫好模具,用食盒裝好小心的放在外邊的冰缸裡,又將木闆蓋了上去,又搬了石塊壓好,免得遭了老鼠。
孫掌櫃見她收拾東西要走,笑著湊了上去,「宋姑娘,既然也學好了,您覺得何時掛牌才好?」
「不急,咱們這要價不低,還得借個勢。」宋南絮凈了手,將鬢角散落的碎發往耳朵上抿了抿。
「借勢?」
孫掌櫃來了興趣。
按說攬月齋在這清水縣或是衡州都能算的上翹楚了,這麼大的酒樓還要借別人的勢來宣揚?
「明兒不是臘八,各家走動都要送禮,我也要送。」宋南絮指了指存放蛋糕坯子的冰缸,眨了眨眼。
孫掌櫃一下便明白過來。
他就說今兒這麼晚,怎麼宋姑娘不走,反倒還在糕點房裡忙活,原來是為了明日臘八。
這臘八節,親朋好友互贈臘八粥。
打著此名義,往上結交的更是不在話下,這還未掛牌的稀貨,不知她要送到哪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