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你和丫丫在這幫了一天忙,幹脆在這兒吃得了。
”阿滿拉着要走的祖孫倆不讓走,江氏指着丫丫圓鼓鼓的肚子給阿滿看,“我就燒點水兒,别的重活你倆都攔着不讓幹。
丫丫純粹是來吃的,這張小嘴就沒有停過,不是果子就是糕點,一天下來肚子就沒有下去的時候。
”
再說中午已經在這兒吃過了,孫子們要下學回來了,她還要回家整治晚飯才行。
阿滿看攔不住,又從家裡裝了不少橘子和石榴給江氏提着帶回家。
青松村張家要開始收雞鴨鵝的消息,經過一天的傳播,該知道都知道了。
夜色黑沉下來,整個村子卻還熱鬧着,各家各戶都是抓雞逮鴨的聲音,家家戶戶養了大半年雞鴨鵝都遭了殃。
驚恐的睜着綠豆眼四處打量,撲扇着翅膀,瞅準機會就要從人腿間竄出去,又被婦人、漢子眼疾手快的抓着翅膀拎回來。
綁了爪子和翅膀扔進木籠子裡,一陣咕咕嘎嘎之後,人頭上和院子裡落了一地黃色、麻色和白色毛,一陣風吹過飛上房檐屋後。
“哎呦,可疼死老子了!
”一陣慌亂過後,漢子龇牙咧嘴揉着屁股開始哎呦喊痛,“明年就不養大鵝了,性子太兇,一不小心就要被擰一口。
”
“咋?
這會兒嫌棄鵝不香了,那十三一斤的鵝肉香不香啊,咬不咬嘴啊?
”
婦人撇男人一眼,不客氣的拆男人的台。
男人語塞,看自家婆娘一眼,不服氣地哼哼兩聲,到底說不出鵝肉不香的話,夫妻倆說說鬧鬧,窗口映在地上的一方亮光,噗一下滅了。
院子咯咯嘎嘎亂叫的驚恐雞鴨鵝,擠在籠子裡互相取暖,沒了人聲,它們的綠豆眼也安心下來,不知道自己明天的命運。
“阿滿,洗漱好沒?
”芳嬸提着燈籠在水槽邊張望,阿滿勾頭洗臉,含混的回了一句,“好了,您去睡吧。
”
“成,門我已經關了。
”明天要殺雞宰鴨拔毛,要起個大早。
村裡人有事都是早早起來,說不定她起來,門口就已經等着人了。
第二天雞叫一遍,村尾兩個院子已經亮起燭火來,半山腰盤旋着濃密霧氣,人從林子穿梭一邊,鬓角發梢都沾了濕氣,一柳柳貼着額頭。
噗呲一聲,廚房裡亮堂起來,忠叔和茂叔已經把院子和家裡牲口都喂好了,穿上圍裙進廚房給芳嬸幫忙。
今個忙的很,要做些頂餓又方便吃的,新鮮的豬肉加上酸菜調成肉餡兒,韭菜雞蛋蝦米調成素餡,發了一夜的面鼓起一個大包。
手指頭戳了洞,一點也不回縮,面裡面滿是氣孔。
忠叔從面盆裡扒出面,三倆下揉成一個個圓劑子,茂叔手拿擀面杖,手下翻飛一個個圓面皮就出來了。
芳嬸拿起一個面皮子,蒯一勺肉餡,手指頭靈活折疊,一個個白胖胖,标準十八個折的包子就包好了。
地竈一邊的小陶爐又用上了,裡面是悶炖了一夜的紅薯粥,咕嘟嘟冒泡泡。
沒一會兒廚房就飄出一股股白煙,随風消散,豬肉香味和韭菜的鮮香在廚房裡彌漫,兩個還沒有睡醒的小娃,聞着香味肚子咕咕叫,尋着味就來了。
“趕緊吃飯,一會兒家裡忙,你們茂叔一會兒早點兒把你倆送私塾去,知道沒?
”芳嬸按着兩人坐下,桌上是提前盛出來的兩碗粥,幾個放在筐子裡晾涼的包子,小娃點頭,下一秒手裡就被塞了一熱乎乎的包子。
大門打開,門口的樹下蹲着幾個人,看身上那露水和腳下沾了泥的草鞋,一看就不是本村的,是外村的人趕夜路提早來的。
阿滿囫囵啃完一個包子,喝了一碗粥,荷包裡塞着一個雞蛋,手裡拿着一個賬本子和炭筆就出來了,天色還沒有徹底亮起來,天邊還有些青黑色。
忠叔提着兩個燈籠出來挂起來照明,周圍頓時亮堂不少,籠子的雞鴨鵝也能看清楚了。
牆根是忙忙碌碌搬螞蟻,林間是低飛鳥雀。
等在樹下的人一看主家出來,立馬過來排隊,去年來過一趟,知道這家的規矩。
婦人自來熟地打招呼,“俺們來早,看今兒天不好,估計是要下雨,就趁沒下雨先來了。
”
說這話兒,忠叔接過她的木籠子,挂在稱鈎子上,秤砣上下移動
,直到稱頭打平,他指着刻度給人看,“您這些雞一共五十六斤。
”
婦人眯着眼去看,阿滿趕忙把燈籠湊過去,讓婦人看的更清,婦人笑着點頭,“是哩,正正好好是五十六斤呢。
”
公雞一斤十二,母雞十三;公鴨十二,母鴨十三;公鵝十三,母鵝十四。
“您這都是公雞,一共是672文錢。
”阿滿不要算盤,口算就算出來了,婦人笑眯眼,結果銅錢塞進懷裡貼身放着,“去年就賣給你家,和鎮上一個價,稱也準,離家還近。
我家還有些鴨子,明兒還給你送來。
”
說着話,提着關雞的木籠子遞給芳嬸,芳嬸彎腰把一隻隻驚恐公雞抓出來,換到自家籠子,把空籠子還給婦人。
阿滿看婦人被露水打濕的褲腳,還有沾了草屑泥灰的鞋底,給人說:“嬸子,明兒您不用來這麼早,我們一直到明年天氣轉暖之前都收雞鴨鵝。
白天從天明收到太陽落山,隻要下午酉正之前都收。
”
“哎哎好,明早就來這麼早了。
”後面排隊的人一疊聲的應好,“收這麼久,等回家我要給俺家親戚們說一聲,跑老遠賣到鎮子裡,還不如直接賣到村裡呢。
”
這邊正給雞鴨鵝過稱打稱呢,青黑色天色下,遠遠往這邊走來一群人,說笑聲離老遠就能聽見,走近了,婦人們個個圍着圍裙,手拿家裡的菜刀,另一手還拎着小闆凳。
茂叔也趕着騾車回來,顧不得把騾子牽回院子,直接綁在門口的樹下,跳下車就接下芳嬸手裡活計。
“嬸子們,直接跟着芳嬸進去就行。
”阿滿忙着記賬結賬,抽空擡頭招呼一句,手裡還不斷從錢箱裡拿着銅闆出來遞給面前的老阿爺,“您那好,一共是八百七十六文,您數數,不着急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