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八百五十六章:盛行
“劉将軍稱敢用性命擔保皇帝并非要用這些孩子煉丹藥,可你憑什麼敢拿你的性命去擔保?
!
孩童……才是一國的未來!
誰能保證來日或将帥……或相宰之才,不是出自這些孩童之中?
!
你劉将軍一個人的性命……難道就比一千孩子矜貴?
!
你是怎麼敢說出那你性命保證這種話!
”
劉宏臉色鐵青,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皇權君威?
!
呵!
屆時……皇權要這一千個孩子的命!
君威要這一千個孩子的命!
劉将軍……你的死,能換回來這些孩子的命嗎?
!
”白卿言冷聲質問,“當年梁王拿孩童煉制丹藥送于皇帝服用之事,劉将軍忘了嗎?
!
我們都知道此事是梁王所為,而梁王是奉了誰的命?
!
為什麼事後皇帝要力保梁王平安無事?
!
劉将軍!
你真的都忘了嗎?
!
”
“我們身為軍人,浴血厮殺為的是什麼?
!
為的是保民護民!
可你看看!
你睜大眼睛看看!
”白卿言指着那些滿目含淚又似帶着仇恨的百姓,“他們是我們舍命守護的民!
可皇帝卻視他們為草芥,視這些孩子的命為草芥!
你若為了所為皇權君威棄百姓于不顧,你對得起死去的兄弟們?
!
對得起死去的将士嗎?
!
”
白卿言所語,擲地有聲,劉宏都險些被白卿言說動。
“我們那個皇帝是個什麼德行!
劉将軍比我更清楚!
自私自利,為了一己私欲……”
“鎮國公主!
”劉宏打斷白卿言的話,目眦欲裂,高聲道,“你别忘了,你是晉國的臣!
你這個鎮國公主都是陛下封的!
”
“這個鎮國公主我不當了。
”白卿言摔了手中的馬鞭,她轉過身,正兒八經面對劉宏,“白家子嗣,生來就要學護民安民這四個字!
白家軍不戰死不卸甲,是為了護衛百姓無憂無懼的太平山河!
從不是為了什麼皇權君威!
我白卿言也好,白錦稚也罷……舍命死戰,也從不是為了皇室!
是為了……賦稅供養我們的百姓!
誰傷民害民,誰……便是我白卿言,是我白家,乃至整個白家軍的死敵!
”
劉宏和白卿言之間,頓時氣氛緊繃,有劍拔弩張之勢。
跪地叩求白卿言的百姓們還能看不出這是怎麼回事兒?
紛紛看向白卿言……眸中含淚帶光,鎮國公主這是要拼死護民了!
晉國百姓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說白家是晉國脊梁,說白家是晉國鎮國柱石,說白家軍是護民愛民之軍,是真的!
“鎮國公主!
你這是要……要……”劉宏遲遲不敢說出那個“反”字,因為他不敢确定包括楊武策在内的這些帶回晉國的十幾萬降卒,是否會聽他的号令。
不……這些降卒是絕不會聽他号令的,剛剛看到楊武策的反應他就知道了,楊武策隻聽鎮國公主的号令。
“鎮國公主!
”春暮城的縣令踮着腳尖伸長脖子,隔着楊武策等人高馬大的将士朝裡面喊,“鎮國公主!
下官乃是春暮城的父母官,請見鎮國公主!
”
負手而立的白卿言轉頭朝府衙門口望去,道:“讓他進來!
”
劉宏心裡憋着一口氣,但人微勢寡又不敢真的逼着白卿言說出那個反字,負氣站在一旁,心裡卻又在盤算他應當如何應對。
那春暮城縣令,避開楊武策的刀尖,小心翼翼收腹從攔在府衙門外将士的間隙中擠進來,他拎着官府下擺,小跑至白卿言面前跪下。
“鎮國公主明鑒,是大都城來了聖旨,命下官在春暮城召集一百童男童女,在五月初四必須送達九重台!
可我們春暮城實在是湊不齊啊,下官和守城将軍李将軍湊銀子買了十幾個孩子,可五月初四把孩子們送到九重台是來不及了,我二人又散盡家财懇求前來接孩子的使臣寬限,那使臣這才答應隻要今日下午能出發,願意替春暮城在陛下面前美言,看看能否寬恕春暮城百姓延遲之罪,如今……就差今日被鎮國公主救下的那兩個童男童女,就可以出發前往九重台!
”
縣令擡頭望着白卿言:“下官自己人頭不保不要緊,就怕天子發怒,百姓都跟着遭殃啊!
”
來的路上,縣令已經知道白卿言在城外救下了兩個孩子的事情,
“鎮國公主有所不知,不止春暮城,還有龍陽城、濮文城、幽化城……上面全都給分派了一百童男童女!
那龍陽城的守城将軍和縣令聽說這樣的聖旨,兩人巨不遵從,結果被來傳旨的使臣斬了頭顱不說,妻女也沒有能幸免!
龍陽城還有連夜帶着孩子跑的百姓……被抓回去可都是全家包括鄰裡都被殺了頭啊!
”縣令說到此處忍不住痛哭,真心實意的傷心,“陛下還下旨,要征召方圓百裡的成年男子去修建九重台,還要限期趕到九重台,否則也是死路一條,禍及全家,也有不少百姓已經被殺了!
”
劉宏睜大了眼,負在背後的拳頭顫抖着,對待自家百姓,竟然永如此殘暴的手段。
連坐這樣的律法,早就因為殘暴而被棄之不用,如今竟然又在晉國盛行起來。
“下官想着,孩子送去九重台,也說不準不是用孩子的性命煉丹呢?
雖然希望渺茫,可總好過……一城的百姓都被殺啊!
”縣令說道此處,膝行上前,看向那些将孩子護在身後的百姓,叩首,“是在下對不起諸位,身為諸位的父母官,卻無法護住我們春暮城的孩子!
”
縣令話音一落,就聽有孩童喊着爹,朝縣令的方向跑來。
百姓們這才認出,那七歲的孩童竟然真的是縣令的孩子!
縣令一看到自己的兒子,眼淚頓時湧了出來,抱着孩子失聲痛哭,又對百姓說:“我買孩子,并非為了替代我自己的孩子,是因為我們春暮城實在是湊不夠了!
”
那七歲孩童躲在縣令的懷裡嚎啕大哭,還有那些被買來的孩童立在一旁,沒有父母無人問津,顯得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