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744章 修路
錢向榮騎着馬離開。
一月後,天工織布機分批運往閩西。
“聽說了嗎?
雲鸾王将要在閩西各個縣府内興辦織造坊。
”
“自是聽說了,咱們這裡隻能紡麻,比不得浙南那等地方。
不過以後布會便宜許多。
家中女子也可來,聽說一月給四兩銀子呢。
”
“真的假的,還有這好事,給人做工,一月才三兩銀。
咱們閩西比不得那些繁華地。
”
傳言歸傳言,又到一年新春剛過完沒多久,消息便擴散開來。
二月豔陽高照。
縣首出門敲鑼,貼了告示,招女工五百人,其中還有食材供給,織坊建造,也需要不少人。
“縣府老爺,敢問這布造出來,多少銀錢?
”
“很便宜,三天工錢便可買一件成衣,隻要大家努力幹活,再也不會無衣可穿無米下鍋。
另外雲鸾王下令,還要成立染坊,會做成衣的亦可來報名。
家中若是無房,屋破,均可來本官這裡登記。
待雲鸾王親至視察,便可給你們重新修葺,不花你們一個銅子。
開荒之事,如濟嶺州一般,三年免稅,按人頭來算,每人四畝。
但本官可醜話說在前頭,若是有哪個村敢因取水之事發生械鬥,休怪本官翻臉無情。
修渠引水,那是後面的事情。
雲鸾王一片好心,大夥可不能辜負,知道朝廷為此撥下多少銀錢嗎?
”
縣首摸着胡須,一臉得色。
圍觀百姓聽的熱血沸騰,雲鸾王果然沒有騙他們,很快就會帶着他們緻富。
沒有地的,可以開荒四畝地,比濟嶺州還要多一畝。
山地雖不能大面開墾,但閩西人實在是少,以往私自開荒占地,那是要被殺頭的。
“大人,朝廷給咱們閩西發下多少銀子?
”
“是啊,别賣關子了,讓咱們也聽聽。
”
縣首伸出手,緩緩張開道。
“五千萬兩!
足足五千萬兩!
咱們閩西僅有三百萬人,就是均分每人都有十多兩。
這等投入,相信咱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新年新氣象,一年更比一年強!
”
“大人,雲鸾王何時再來啊?
”
“雲鸾王早就在來的路上,不過咱們縣城距離較遠,會耽誤些日子。
明日本官便會前往,親請雲鸾王來咱們縣。
”
唐朝朝帶着滕王寶藏,也不急着歸京,她要一步步改變整個康國。
先帝曾言還富于民,此時西戎勢弱,康武帝已經奪下了不少西戎的草場。
正是發展的最好時機。
隻有百姓過的好,血才沒白流。
一個個縣城被規劃出來,唐朝朝将銀錢撥下,成立了不少工坊,比如木頭閩西非常多。
砍倒一批,再種上一批,前人栽樹後人砍伐。
而被打造好的木匣,箱子,櫃子,都會被運往康國各地售賣。
因此唐朝朝決定修路,修幾條能夠貫穿康國各地的官道。
“雲鸾王,老奴覺得此事是否太過了?
”
方言立眨巴着眼睛,他看着地圖,頭頂上三顆南珠晃動發出輕微的碰撞聲。
牛羊馬匹是真好賣,尤其是浙南百姓在得了銀錢後,出手那叫一個闊綽。
僅僅第一批就讓方言立與葉朝佟傑賺了三十萬兩。
可眼前這三條路,橫跨康國各個江河,耗費人力之巨,簡直是無底洞。
都知道路修好,大把銀子能賺,但把浙南與遼海的世家都賣了也修不起。
“你有什麼好辦法。
經商需要坦途,閩西物力充足,但山路難行,若是能修出一條。
哪怕隻是一條,便可讓所有閩西百姓過上好日子。
他們富了,浙南的美酒,絲綢,茶葉,才會有人花大價錢來喝。
要讓錢流動起來。
這段時間讓你們九大世家沒少破費,本王都記在心裡。
事肯定要辦,難辦也要辦,必須要辦!
”
方言立撓了撓臉,小心翼翼道。
“要不,讓閩西百姓來服徭役?
”
一雙冷眸,看得方言立身子就是一抖,他趕忙找補道。
“不白來,給銀子,包吃,一月二兩?
”
就二兩,已經是方言立的極限,一旦答應,方家在路沒修葺好前,都得勒緊褲子。
若沒好處,無法将銀子賺回來,方家原地破産,甚至會欠下巨債。
二十萬民夫,每人二兩,一月就是四十萬兩,再算上吃喝,每月至少八十萬兩開銷。
可修這條路,二十萬遠遠不夠。
“老方啊,你也跟了本王挺久了。
”
老,老方?
!
方言立當即拱手道。
“三兩,每月三兩,這條路至少要修七年啊!
”
算上石材,方言立感覺自己像是案闆上的雞仔。
“不白讓你們世家墊付銀子,我也參與其中,以後閩西所有走此路的貨物,皆給你們來做。
待銀子回本後,本王再讓你們壟斷三年。
其利潤之豐厚,你心中應該有數。
”
好大的餅啊,方言立真想立刻飛回浙南,跟幾大世家與族人好好商量商量。
“這,我,唉,行吧。
”
“好!
本王沒有看錯人,九大世家還是屬你方家最為忠心。
”
方言立都快哭了,七年到十年時間,他可能都不敢進酒樓吃飯。
因為給雲鸾王做事,每月的月錢若是發不下來,可是會死人的。
就在這時,方言立靈光一閃,福至心靈。
“嘿嘿,您謬贊老奴,既然應下,那咱們便快快開始吧。
老奴都迫不及待了。
”
唐朝朝自然感覺到方言立的變化,也不知對方在搞什麼小心思。
但隻要能讓修路之事落實,不禍害百姓,她也懶得去管。
“那明日本王便将消息傳出去,你也早日回浙南與他們多聊聊。
一月時間,本王要看到結果。
”
“沒問題,老奴這就回去。
”
方言立上馬點齊護衛便策馬離開。
心裡則是樂開了花,閩西百姓啥好東西都沒見過,這其中可有着巨大的操作空間。
方言立都想好了,他不僅會發銀子,還會發些浙南的特産。
這人呐,一旦用上了好東西,除非沒錢,不然便用不得差的。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修路賺銀修路花,一分别想帶回家。
“家主您頭頂的珠子不見了。
”
“啊?
你混蛋,為什麼現在才說。
”
“小的也是才發現。
”
唐朝朝坐在椅子上,手裡捏着三顆圓潤的南珠。
這方言立如此爽快,肯定要耍小心思,先給他些教訓,省的總沒事頂着珠子亂轉。
财不露白,以前隻有一顆,現在都戴上三顆,也不知收斂。
“家主,咱們還找嗎?
”
“上哪找去,可惡的王老頭,上次就掉了一顆東珠,這次又掉了三顆南珠。
還跟本家主保證絕不會掉,欺人太甚!
回去非得給他一棒子,讓他知道知道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