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陌寒看着送上來的徭役名單,發現上面好些人家都出了兩個以上的勞役——這無論在他的前世還是今生,都是頭一次見。
以往征徭役,老百姓有錢的出銀子抵徭役,沒錢的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了,才認命地去服勞役。
竟然在他的轄下出現了一戶出兩人、三人的例子。
他初來乍到的,可不認為老百姓是沖着他的面子。
仔細一看後面的戶籍……哦!
他瞬間明白了。
這些一戶出多個勞役的村子,都集中在他家夫人開荒地的附近。
确切的說,都是給他家小娘子當過短工的人家!
尤其是罪村的,幾乎全村成年勞動力都出動了!
在報名參加勞役前,罪村大多數戶主,都集中在陳允家中——誰叫陳家得了縣令夫人的青眼,不但雇了陳允做長工,還請了老陳頭(陳允的爺爺)去幫着養牲口。
老陳頭的祖上,聽說是給前朝皇帝養馬的(太仆寺卿,三品官員),這手藝是祖輩相傳的!
除了他,罪村西頭一個姓孫的老頭,據說小的時候給人放過牛。
兩個五六十歲的老頭,成了罪村第一批有穩定工作的,據說一個月工錢八百文呢!
比當短工幹苦力的工錢還高,羨煞罪村一大群人!
江陌寒萬萬沒想到他家小娘子開荒竟開出如此好處來!
他早已讓人勘測出修水渠的最佳路線,沿途的村莊各自負責村子附近的那段,沒有村莊的地方,從報名比較多的村子調人來。
勞役們最關心的早飯和午飯,是兩個比拳頭還大的野菜團子,粗糧多野菜少,雖然不能跟縣令夫人自掏腰包蒸的玉米面饅頭比,成年男子卻能吃個大半飽。
勞役們上午幹三個時辰,下午幹三個時辰,距離家近的在不影響出工的情況下,晚上還可以回家休息。
比起以前強征徭役餓死累死許多人,這些勞役的待遇要好上很多倍。
甯西縣的糧倉存糧不多,江陌寒就向寶清縣的王縣令借。
有微微公主和旻王妃作保,王縣令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不過,還是要走個過場,上奏折向皇上請示一番的。
野菜是向附近村莊收的,一文錢能收滿滿一大筐呢!
江陌寒看着縣衙為數不多的現銀,有些犯愁——無論糧食還是銀錢,都不足以支撐到河渠修完。
唉,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哪!
林微微趴在書桌的另一頭,寫着近期計劃——繼續開荒種冬小麥,辦個養牛場,抓些小豬回來辦養豬場,小二娃想養兔子就給他建個兔場……西北什麼最多——荒地!
荒地上什麼最多——野草!
再往西北二十公裡,就是草原了,還愁沒有牲口的口糧嗎?
再不濟,她可以弄些适合牲口吃的種子回來,自己整個牧場!
牲口的糞便,還能漚肥。
她手中有好幾種天然肥料的配方,雖然比不得前世的化肥逆天,但安全、綠色、環保啊!
等河道挖好了,她再弄十幾畝水田的試驗田——呃!
西北有種水稻的先例嗎?
不管了,即便沒有,她也要開個先河出來!
咦?
小書生的眉頭為什麼皺得這麼緊,難道是遇到什麼刺頭了?
教訓刺頭她在行啊,動動指頭的事。
林微微放下手中的鵝毛筆,問江陌寒:“江縣令,遇到什麼難處了?
說來聽聽。
我雖然不如你聰明,也不懂官場那一套,但‘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
瞧你,眉頭都皺成小老頭了!
”
江陌寒舒展眉梢,看向她道:“是不是我成了小老頭,你就不喜歡了?
”
林微微趕忙道:“怎麼可能!
你若是成了小老頭,那也是最帥的小老頭。
我這個小老太太,還是你最忠實的擁護者、小迷妹!
”
江陌寒把縣衙目前的難處說了,林微微笑道:“這個容易啊!
你想,誰來錢最容易?
當然是商人喽!
沒錢就号召甯西縣乃至整個西北的商戶捐款啊!
”
江陌寒斜睨着她,道:“你說捐款,他們就乖乖捐款了?
你當你男人的話這麼好使啊!
”
林微微笑了:“商人逐利,那就給他們點好處呗!
例如捐多少銀子,可以減免一年的商稅啦!
捐多少,可以獲得旻王手書的牌匾啦!
捐多少,朝廷批建的忠義牌坊上有他們的大名啦……名利名利,好些商人不缺銀子,缺的是青史留名的機會!
”
江陌寒茅塞頓開,寵溺地敲敲她的小腦殼:“你說你這小腦袋怎麼長的?
我江陌寒今生最大的幸運,就是娶了你這個賢内助!
”
不是她腦子靈光,是前世看得穿越文太多,這些梗都是她借鑒來的。
不過,小書生說娶她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事,讓林微微得意忘形之下,撲過去給他一個法式長吻。
如果不是旻王妃身邊的大丫鬟送過來宵夜,說不定幹柴烈火的兩個人,就在這書房中……咳咳,你懂的!
江陌寒給西北資财較雄厚的十幾位商人,送去了帖子。
果然如林微微所言,這些商人有的沖着免稅,有的沖着留名,竟然會有人沖着旻王的手書牌匾來的。
據說,旻王曾經從前朝叛匪手中救過他們一家的命!
他女婿的政令,必須支持!
!
盧文鈞很積極地領了往西北護送瓷器的差事。
來到甯西縣,他便下了船,其他的事交給手下的管事去辦。
聽說捐款能夠在禦賜牌坊上留名,他當即自掏腰包,捐了兩萬兩銀子,成功預定了“忠義牌坊”上的一個名額!
這小子,跟林微微合作開口松子和各種口味的瓜子、炒貨,過年時候賺翻了!
再加上他從草原販賣貨物賺來的銀子,兩萬兩對他來說小case!
銀子沒了可以賺,林微微這條金大腿,他抱緊了,以後還愁賺不到銀子嗎?
“忠義牌坊”的影子還沒呢,甯西縣衙就收到了三十萬兩的捐款。
不光西北的商人,就連來西北做買賣的過路客商,也紛紛解囊,抓住這個青史留名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