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西北的兵權是何等的誘人?
而突破口司含煙如今就在皇宮裡住着,三名皇子又怎麼會輕易放棄?
所以司含煙在京城的這段時間,最讓她感到煩惱的就是這三名皇子了,時不時的就能來上一出,讓她避之不及,好在迫于太後的威嚴,他們還沒有做出什麼太過分的舉動。
“你現在對哪邊都不親近,還沒刺激到他們,但就怕有一個萬一,這些人若是急眼了,還真說不好會做出什麼事來,你一定要小心,有什麼事就同太後和我倆說,千萬别自己硬抗。
”夏洛潼擔憂地叮囑道。
“好,你放心,若是有什麼事,我一定同你們說。
你也不要太擔心了,我們司家在京城還是有人可用的。
”司含煙笑着安撫道。
“那就好。
”夏洛潼這才點點頭,稍稍放心些。
夏洛潼剛想松口氣,卻又聽司含煙又順口接了句:“其實夢涵同我的情況差不多,那三位皇子也沒少騷擾她。
”
此話一出,還不待夏洛潼有所反應,一直坐在邊上靜靜聽着她們二人聊天的慕瑾瑜,卻是下意識地眉毛一挑,眼底劃過一抹不悅。
心中有些連他自己都說不出來原因的不滿情緒,這讓他感到有些疑惑。
為什麼聽到席夢涵被三名皇子騷擾的事,他的心情會這麼不好?
甚至是感到不高興和厭煩?
慕瑾瑜心中有些不解,皺眉略一思索,他便自認為有了答案,可能是因為席夢涵是自己的朋友,是除了夏洛潼之外唯一一個玩得來又極為投緣的異性朋友吧。
朋友被人騷擾,自己生氣也很正常嘛!
這麼想着,慕瑾瑜忍不住豎起了耳朵,更加仔細地聽起了身旁夏洛潼和司含煙的對話。
聽司含煙這麼一說,夏洛潼隻是稍稍一愣就回過了神來,臉上神色更加憤怒了。
“這些個皇子還真是不把咱們女人當人看,完全就是獲取權利的工具。
”夏洛潼忍不住氣道。
三名皇子為什麼同樣盯上了席夢涵,這問題自然也跟司含煙一樣,因為兵權。
席家可是南方軍的實際掌控者,皇上派過去的副将根本沒有多少實權在手,若是能直接跟席家結親,無異于把皇上給擠到了後邊去。
“誰說不是呢,别說是我和夢涵了,就連其他有些權勢的家族,他們的嫡女也都被這三位皇子給盯上了。
”即便司含煙的性子再溫和,這會兒也忍不住露出了厭惡的神色。
“一群無能之人,不想着靠自己的實力去掌權,卻隻想着通過聯姻的手段将人綁住。
”夏洛潼冷笑着諷刺道。
不過她沒有說出口的是,這三名皇子的做法,倒是像極了當今皇上,畢竟皇上當年就是這麼做的,看看他後宮的情況就知道了。
若不是皇後、吳貴妃和德妃三人勢大,多年下來一直打壓迫害着宮中的其他女人,讓那些無法擁有皇子,如今的局面隻怕會更亂。
别看如今皇上有不少的皇子和公主,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皇嗣的母族都不強大,要麼根本無法給予皇嗣過多的幫助,要麼就是早沒了母妃,如之前的九皇子、如今的齊王武風硯一般,過得還不如尋常人家。
“唉,畢竟聯姻是最快最簡單的籠絡人的方法,夢涵可是被煩得不行了,但凡能不參加的宴席,她都不去了。
”司含煙無奈地搖了搖頭,顯然很清楚席夢涵之前在宴席上的情況。
夏洛潼想想也就明白了,席夢涵的情況跟司含煙一比,其實還是有些不同的。
席夢涵不僅是席家唯一的嫡女,其本身更是一名武将,别看年紀不大,但已經上過很多次戰場了,在南方軍中的威望着實不低,更是擁有自己的部隊。
這樣的女子若是娶到了手,直接就擁有了南方軍中的影響力,更是幾乎等同于把席家也綁在了自己的陣營裡。
這樣的情況,沒有哪個皇子會看不明白的,所以怎麼可能對席夢涵視而不見呢?
甚至比起司含煙,三名皇子對席夢涵更加窮追猛打一些。
哪怕他們更喜歡溫柔可人的女子,但對于席夢涵這樣自帶兵權的女子,他們又怎麼可能忽視?
反正娶回家就好,之後如何還不是自己說的算?
夏洛潼和司含煙又怎麼會猜不到這樣的情況呢?
别說是她倆了,就連席夢涵自己都心裡清楚得很,所以她索性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去就裝傻充愣。
夏洛潼聽司含煙說了她倆的這種應對之法,雖然知道隻能這麼做,但仍是忍不住生氣。
氣悶間,夏洛潼不經意間掃過慕瑾瑜那邊,發現他正聚精會神地聽着她們二人的對話,忽然心中一動,有了點想法。
雖說帶着點試探的意味,但夏洛潼卻也是真的擔憂,她皺眉開口道:“雖說現在還能用這個辦法拖着,可萬一哪一天,皇上突然賜婚了怎麼辦?
就像我家王爺那樣,一聲不吭,毫無準備的就被賜婚了。
”
話剛說完,夏洛潼就敏銳地發現慕瑾瑜下意識地皺了皺眉,臉上是連慕瑾瑜自己都未察覺到的緊張和不悅。
夏洛潼稍稍挑眉,心下了然,唇角勾起了些許不易察覺的淺笑。
“其實我倆也很擔心這點,畢竟皇上可着實沒少做這種事。
”司含煙滿臉愁容,顯然十分擔心自己會被皇上給做主賜婚。
司含煙的擔憂不無道理,當今皇上确實常幹這種賜婚的事情,也不管那些人家知否願意,直接就是一道聖旨下來,沒少在背地裡被朝臣們埋怨。
夏洛潼見司含煙實在發愁,也隻能安撫道:“雖然這确實是個問題,但你也不用太過擔心,畢竟那三名皇子都已經有了正妃,而以你和夢涵的身份,做側妃可着實太羞辱人了,所以隻要你和夢涵的長輩不主動提出此事,皇上應該不至于沖動地直接下旨強行賜婚,否則不僅讨不着好,說不定還會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