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樓上,老老少少看了大半日的熱鬧,吃飽喝足,也過足了瘾頭,見方圓兒回來,就張羅回家了。
方圓兒小手一揮,送了老老少少回去,然後又帶人把屋裡拾掇幹淨,這才離開。
空間裡,老人們聚在一起,說的眉飛色舞。
“哎呦喂,你們不知道,京都居然有那麼多官,跪在地上黑壓壓一片。
”
“可不是嗎?
太監宮女也多,差不多夠一千了吧,這平日吃飯都要不少糧食!
”
“富貴帝王家,就是這個氣派!
”
“論氣派,還是要屬咱們哪吒,平日看慣了他穿紅色和寶藍色,這突然換了明黃色,真是太俊了。
”
“就是,就是,小胸脯挺着,真是威風。
”
“最打眼的還是皇帝,先前隻聽你們說,皇上模樣好,我還真沒看見過,如今才知道,咱們圓兒啊,好福氣。
”
“對,皇上肯定是多少代皇帝裡最俊朗第一個。
”
老頭兒老太太們,頭一次沒有分兩個陣營,湊一起誇贊起來。
方圓兒聽得臉紅,扯個借口就回了楚家。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任當然也一樣了。
第二日,宮裡就下了大赦的聖旨。
去年遭災的幾州免了兩年的糧稅,另外在先皇當政期間,所有舊案都要重新審核。
因為先皇胡鬧荒唐被冤枉的官員,有了伸冤的機會。
說起來,這實在有些小氣。
因為曆史上新皇登基,通常都是大赦天下,幾乎囚牢裡的囚徒大半都可以赦免。
但新皇隻說給伸冤的機會!
這還是方圓兒建議的,先前的宵夜可不是白送的。
夜天逸常同她說起一些政事,方圓兒可不是普通的後宅女子,她是男人起兵争天下都能鼎力相助的賢内助。
所以,她完全沒有避嫌的想法。
一些她認為不合理之處,都會提出來。
這大赦天下就是其一,若是皇帝登基,作奸犯科之人都要被重新放出來,禍害百姓,這哪裡是慶賀,分明是災難啊。
當然不赦免,也不好,所以先皇那個瘋子坑害過的人就成了赦免對象。
至于其餘囚牢裡蹲着的,真覺得自己冤枉,可以上告。
而這個撥亂反正之人,夜天逸直接給了方玉。
方玉在吏部當值過,對所有官員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放在京兆尹的位置上,管理整個京都的瑣事,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又是舅兄,絕對值得信賴。
不會因為銀錢或者暗地交易,冤枉了誰,又陷害了誰。
而空出的京兆尹大管家位置,東州府的夏侯敬元被調了過來。
這人雖然遊有些油滑,一心向上爬,但對百姓來說,卻是問心無愧。
而且東州府先前在天災中,以工代赈,修路修水利,十分成功,功績也是實打實的。
更重的是,他也是起兵之初的追随者,有從龍之功。
另外京都的防務,交給了崔琰。
這家夥粗中有細,忠心耿耿,不願去守邊塞,放到身邊,守京都是最好的。
而陳大海則升為兵馬大元帥,趕往西北邊塞鎮守。
兵部尚書再有兩年就六十歲,該緻仕還鄉了。
到時候,他就被調回來接任命。
西南邊塞那邊,暫時有大師兄坐鎮,節制着葉蒙。
加者葉天升和程知秋在手,過兩年近衛軍的将領能夠制衡葉蒙,大師兄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十幾萬近衛軍,幾處邊塞一分,剩下兩萬放在距離京都幾十裡的大營,策應京都也就算安置妥當了。
對于這幾道聖旨,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有人心急為自家親朋鳴冤,有人嫉妒方玉一步登天,更有人羨慕陳大海和崔琰等人的好運氣。
但無論如何,沒人敢質疑這幾道聖旨。
因為新皇登基,誰敢挫新皇的銳氣,誰就等着倒黴吧。
這可不是先前那位自小病弱,瘋狂想成仙的。
也不是先先前那位隻知道吃喝玩樂的老傀儡…
這是一手打天下,文武雙全的魏武帝!
再說了,就是出頭試探,也要旁人先沖啊。
結果,就抱着這樣的心理,方玉上任了,崔琰上任了,陳大海也出京了,隻等遠在東州府的夏侯趕到。
依舊沒人做這個出頭鳥,不得不說這世上傻子真不多…
而方玉更是把新官上任三把火,演繹到了極緻。
上任不過幾日,他就再次讓京都震動了一把。
先皇時候,一位因為直言上谏的大學士被砍頭,家人流放。
方玉直接翻案,上奏折赦免大學士的家人。
夜天逸準奏,甚至追封了大學士,在大學士任教過的國子監給大學士刻了雕像和生平,實打實的流芳千古。
幾乎整個京都的讀書人,都因為此時瞬間歸心。
茶樓酒館,書院,茶社畫館,幾乎都是一片歌功頌德。
而私下被人擔心成為酷吏的方玉,也成了炙手可熱的大紅人。
有人想要他為親朋好友翻案,有人想攀附,有人想拉攏,簡直把他當做僅次于皇帝的那塊肥肉。
當然,動心思最多的,就是他的親事了。
這樣踏上青雲路的新秀,預備國舅爺,是絕好的女婿人選啊。
于是,搬回方家小院兒的方玉,多添了一個煩惱,就是應付蜂擁而至的媒人。
他索性在刑部衙門安了家,一日三餐,家裡給送來。
晚上就直接住值房裡,左右他也是進空間看案卷,值房是不是逼仄,條件差,同他沒什麼幹系。
這般,倒是躲過了媒人,但各種邀請帖子卻堆滿了案頭。
賞花,喝茶,酒宴,簡直無窮無盡,他一個都不理會,也算做到了一視同仁。
這般,天長日久,倒是被京都衆人送了一個鐵面無私的評語。
當然,這是後話了。
登基之後五六日,京都的熱鬧也就散了,各行各業都恢複了往日的忙碌。
畢竟,養家糊口是家家戶戶的大事。
楚老太爺先前同老友說好,又上門送了一份厚禮,被狠狠打劫了兩筒野茶,這才拿回了學院的重寶。
也就是藏書樓裡,原本堆滿的那幾千冊書籍。
當年離開京都的時候,不能把書籍都帶走。
楚老太爺就把書籍寄存到了老友家裡。
老友也是占了大便宜,這麼多年帶着家中子弟,把所有藏書都抄寫了一份,也算家底豐厚了。
如今完璧歸趙,還打劫了野茶,真是得意之極。
楚老太爺帶了兒孫,親自監督,帶了十幾輛馬車,來往大半日才把藏書都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