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裡,原本就沒什麼秘密。
北風好像是最好的三姑六婆,很快就把這件事傳的盡人皆知。
吏部衙門裡,所有人都是無心辦差,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聽說閣老們去求皇上下罪己诏了?
”
“是啊,但是我看啊,有些難。
”
“難也要求啊,聽說足足一千孩童啊,大半都是三四歲的,也有五六歲的。
但想要說明白他們家鄉何處,怕是都不容易。
雖然撿回一條命,但找不到爹娘,以後怎麼活啊。
”
“造孽啊!
”
方玉也坐在人群裡,默默替衆人倒茶,眼底神色複雜,默默盤算着。
不必說,今日所有種種,都是他幫忙謀算的。
其中有些運氣成分,但大半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隻能說,老天爺也看不過這樣昏庸的帝王糟蹋大魏,處處保佑他們順利。
不過,事情沒到最後的結果,他也不敢說會不會有變故。
正這個時候,一個小吏從門外跑進來,嚷道。
“宮門前有消息了!
于丞相親口宣布,吳思恩善做主張,欺瞞皇上,掠奪孩童,已經畏罪自殺。
吳承恩的所有義子,盡皆抓捕,抄家滅族,以儆效尤。
”
“那罪己诏呢?
”
有人心急,高聲問道。
小吏遲疑了一下,說道。
“于丞相說皇上龍體不适,無力書寫罪己诏,以後再議。
”
衆人好似被一口氣堵了嗓子,半晌都沒人說話。
方玉低頭,冷冷一笑。
雖然都知道皇帝無賴,但賴的這般明目張膽,也是千古難尋了。
無力書寫?
什麼時候皇帝下诏書要親自書寫了,秉筆太監都是死的嗎?
無非是不想承認自己錯罷了。
他幹咳兩聲,問了一句。
“于丞相可說那些孩童要怎麼安排?
”
小吏趕緊應道,“聽說會送到各個慈安堂,暫時安頓。
然後通告各地,家裡有丢失孩童的,可以統一來京都認領。
”
有一個同方玉交情不錯的書記官,小聲問道。
“仲良,你問這是何意?
”
方玉倒也大方,應道。
“我平日常接濟兩處濟安堂,先前剛剛修繕過房屋,就想着若是上邊有安排,不如選這兩處,孩童們也少受些委屈。
”
“對了,倒是忘了這事了。
仲良平日不少往濟安堂跑,最是熟悉了。
”
“可不是嘛,咱們去問問,若是能安排到那裡最好了。
”
“我叔叔在大理寺,怕是他能幫忙。
走,仲良,同我一起去看看。
”
有熱心的同僚,拉了方玉一起出門。
這時候告假,也沒人攔着了。
方玉謹慎,先帶同僚們去了那兩處濟安堂看過。
不得不說,同僚們裡外走動一遍,對他倒是真心敬佩多了幾分。
在他們印象裡,濟安堂都是屋子破敗,陰暗潮濕的小院子。
衣衫褴褛的老人孩子,面黃肌瘦,見到人畏畏縮縮。
但這兩處濟安堂,小院整潔,屋瓦窗棂都是新的,拾掇的一絲塵土都沒有。
老人孩子都穿着厚襖褲,即便有的打了補丁,也是漿洗幹淨,頭發整齊。
老人坐在廊檐下,曬着太陽,編着筐簍,照看着小孩子。
十幾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居然坐在房間裡學寫字,先生是個稍大的孩子。
出門時候,又跑回來一些半大小子,有的拎着掃帚鏟子,有的拎着販賣雜貨兒的小箱子。
一見了方玉,他們就歡喜彙報成果。
“方先生,我今日掃了一條街,得了十文錢。
”
“先生,我也賣了五十六文的雜活兒,給弟弟妹妹們買了一包芝麻糖。
”
方玉笑着同他們說了幾句,再帶同僚們出來。
衆人就忍不住問詢,“仲良,這都是你一個人張羅的?
”
方玉搖頭,笑道,“我隻是出力多一些,出銀子的是沈家三公子。
先前機緣巧合結識他,他知道我在救濟這些老人孩子,就把木料生意的利潤分了一些出來。
每月送過來,由我安排。
我想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多耐心為這些孩子老人尋點兒出路。
”
衆人聽他不肯居功,更是好感頓生。
有人邊走邊說道,“沈三公子就是至孝沈君澤吧?
聽說沈侍郎被貶去北地,很多人覺得他沒了靠山,可是沒少給他下絆子。
”
“我也聽說幾句,不過今日看來,這沈三公子也是至情至性的好人。
”
“是啊,以後遇到,總要行幾分方便。
”
方玉聽他們說着,倒是有些愧疚。
這些日子為了謀劃救這些孩童,倒是忽略了沈君澤。
仔細想想,他真是有一段沒來小院子蹭吃蹭喝了…
大理寺本來是審查詢問犯官之處,突然被吩咐安排一千孩童,人人都是頭大。
這可真是個燙手山芋,安排的好是應該的。
但凡一個孩子出了問題,整個京都怕是都要把他們罵的出不去門兒。
無論公心私心,他們當然也想這些可憐孩子有個好地方落腳兒。
但上邊的大人們,隻知道京都有濟安堂二十座。
卻不知道,每年撥給濟安堂的銀子被層層盤剝,幾乎沒有一文落到孤寡手裡。
濟安堂同破廟也沒什麼區别了,怎麼安頓這些孩子…
正這樣的時候,突然聽說有兩座濟安堂整齊幹淨,可以收容安頓這些孩子,簡直是天降甘露啊。
沒費一點兒力氣,所有孩子就被迅速送了過去。
方玉一身官袍,帶了濟安堂所有老人孩子,騰出溫暖朝陽的房間,燒水打掃,幫忙安頓。
但凡進出的官員,都要問一句啊。
待得聽說這兩座濟安堂長期受方玉資助打理,甚至還在教授孩童們寫算,自食其力。
人人都是忍不住贊歎,畢竟行一時之善,比如這樣的時候送來一些食物被褥,這很容易。
但要天長日久堅持下去,卻是極難。
結果,更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善緣堂的管事和小厮又出現了。
他們居然稱方玉一聲東家…
這般,連方玉的同僚們都驚訝了。
他們也聽說先前緊急救治孩童的事了,沒想到,方玉是東家。
方玉同衆人拱手,有些羞赧解釋道。
“我們家裡就住在萬雲山邊,因為父母惦記我一個人在京都,有個病痛無人照料。
就把家裡的小藥鋪開了過來,先前管事來禀報,我索性把成藥都捐了,幸好還有些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