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44章:破罐子破摔
都說殉情隻是古老的傳言,但當蘇莞和江遇親眼目睹以後,所帶來的震撼還是不小。
在江遇看來,皇室的殉葬,根本不會問你願不願意,你必須要服從,這才導緻為什麼那些妃子總是用盡手段的去争寵。
留下子嗣隻是鞏固地位的一種方式,但對于皇室來說,也是一種保命的手段。
聽聞這個消息,蘇莞和江遇緊握着的手兀自握得更緊了。
兩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同時說了一句:
“我們都會長命百歲的!”
随後,兩人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太子去世,一時間,整個京都陷入到了一種悲傷的氛圍裡面,連百姓們都自發擯棄了豔色衣裳,穿上了素衣,隻為悼念那位懷柔為民的太子殿下。
蘇府還有國公府,全部穿着素色衣袍,頭上隻戴了素色絹花,或者白玉這種淡雅的首飾。
其實,這都是聖上給太子的排面和偏愛。
而且,這隻有太子才會有,一個皇帝要是駕崩,秉承着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原則,喪期也就個把月,因為新帝登基又是一件大喜事了。
就在周良娣服毒之前,她還見了慕容瑞一面。
她穿着一身白色的素衣,紅腫着雙眼,身形幾乎是搖搖欲墜。
太子這段時間病重,她幾乎沒有進什麼米水,日日以淚洗面,又聽見了那些讓她良心難以安定的事實,她幾乎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破碎,難過,萬念俱灰。
臨死前再見一面慕容瑞,亦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她不想在臨死前,還繼續讓自己的家人在他的掌握之中。
慕容瑞一點都不意外她來找自己,看着昔日裡體面優雅的美人,如今變成此般憔悴模樣,他一點也不覺得惋惜,更不會後悔是因為自己才造成如此無法挽回的地步。
“我今日來是告訴你,我會跟随太子殿下而去,但在此之前,你得放過我的家人,你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了,害死了自己的嫡親皇兄,還不滿意嗎?
”
慕容瑞居高臨下的看着她,兩人之間隔着些距離。
慕容瑞喝了不少的酒,整個人披頭散發,渾身酒氣,絲毫沒有一個天潢貴胄該有的儀态。
“呵呵,你和皇兄還真走心了啊?
你夠可以啊,一邊傷害他,還一邊說着愛他,如今他死了,你做出這副下賤樣子,給誰看呢?
”慕容瑞看着她,陰陽怪氣的笑道。
周良娣的手忍不住攥成拳頭,如果可以,她一定會殺了這個畜生。
可是她不能,因為這個畜生,是太子殿下哪怕是要死了,也要保全的人。
她氣的發抖:
“到底是誰下賤?
我看你才是最惡心的吧,這一切難道不是你逼我的?
我告訴你慕容瑞,放了我的家人,我會安安靜靜的随太子殿下而去,如若不然,我會将你的罪行,公之于衆。
”
慕容瑞頭一次被威脅,還是一個女人。
他嗤笑一聲:
“你覺得你站在本王這裡,憑什麼和本王說這些話?
本王捏死你猶如一隻螞蟻一樣簡單,我殺了你,再僞造出一種你自戕的假象,如今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我皇兄的喪儀之上,你以為誰會在乎你一個小小的良娣,是死還是活?
”
慕容瑞非常的嚣張,他還好意思口口聲聲喊着皇兄,這讓周良娣産生了生理上的不适。
惡心,想吐。
他怕是忘了當初是如何威脅自己的,每當她想把這事告訴太子殿下的時候,他都會拿家人來威脅自己。
有一次,他甚至切下了自己母親的一根手指,那上面還戴着祖傳的玉戒指,手指上的那點紅色的痣就是她母親的,她如何能不知道?
也是從那時候她知道,慕容瑞不會對她的家人手軟。
世事難兩全,想要保全心上人,便要舍掉家人,反之,要想保全家人,就得舍掉心上人。
她已經盡自己所能去反抗,可是太子殿下,還是去了……
“你當我毫無準備嗎?
慕容瑞,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像太子殿下那麼善良的,我已經寫了一封密信,交給了一個穩妥的人保管,一旦我今日不能回到東宮,那封信便會立馬出現在聖上手中,到時候,你謀害太子殿下的罪名便是事實,而我的死,便是鐵證,你以後該如何自處?
皇後娘娘又該如何自處?
大不了破罐子破摔,誰怕誰?
”
周良娣是冒着必死的決心來的,沒開玩笑,他要是不放過自己的家人,她一定會把這個秘密宣之于衆。
之後,她們還談了些什麼,無人得知,隻知道,當天下午便傳來了周良娣自戕的消息。
至于那個掌握了秘密的人,無人知道是誰。
周良娣殉情,也算是得到了聖上的欽佩,給她按照側妃的禮儀下葬,葬在了太子陵寝的副墓室,陪伴太子長眠。
而太子陵寝旁邊的位置,隻為太子妃百年之後而留。
此後,太子的喪儀持續了七日,蘇莞和江遇跟随國公爺,作為第一批哀悼者來到東宮吊唁。
跪了整整兩個時辰,蘇莞腿都麻了。
聽江遇說了太子的故事,又聽說了他彌留之際請求聖上不要将自己的妃嫔殉葬的事情,她萬分欽佩這位太子。
殉葬真的很惡心人,還記得之前和慕容懷聊天,他說自己要是能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廢了這個惡臭的殉葬制度。
江遇昨晚說,如果太子身體康健,根本沒有其他皇子什麼事,他就是衆望所歸的儲君。
蘇莞可以理解這一句話的重量,所以,盡管跪拜的過程特别辛苦,她也不曾叫過一句累。
隻希望太子來生能夠長命百歲。
起身的時候,蘇莞膝蓋一麻,差點沒站住,好在江遇扶了她一把。
來吊唁的都是真心實意的,少數幾個心懷鬼胎的。
聽說賢王慕容瑞因為太子殿下去世,也是悲傷不已,一時間接受不了,酗酒過度,搞成了胃出血,如今還在賢王府休養,醒來以後連東西都不肯吃。
衆人皆感歎,太子與賢王兄弟情深。
皇上看在他這幾日身體不好的份上,讓他不必出現在靈前,待身子好些了,再來送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