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98章:難民
江南地區,還有濟州,奉州,泯州三個州要去。
先去距離襄州最近的奉州,就算是離的最近,可過去一趟也得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到,之後便是濟州和泯州。
濟州和泯州位于宣河流域,尤其是泯州,曆年來受水患侵襲,是經濟發展最滞後,也最貧窮的,而濟州因為隔得近,也多少受了影響,城内外附近常有難民停滞,經濟發展也不怎麼樣,甚至治安還不怎麼好。
到時候這兩個地區,羊奶皂的價格就得相對往下調一下,沐發皂和花香款羊奶皂的需求估計比較低,基礎款和染色款應該賣的最好。
近幾年也不指望這兩個地區能為她賺多少銀子了,不過等宣河的水患治理好以後,這兩個地區的經濟便會逐漸複蘇,慢慢的也就好起來了。
大哥所在的悠縣就處于泯州,剛剛過了汛期,那個地方現在可謂是一言難盡。
蘇莞身邊這次帶了八名侍衛,全是江遇給她留下的,此趟旅程不比衍州和宿州那邊富饒安甯,可能會遇到許多的難民什麼的,就怕到時候生亂,身邊多帶幾個人是很有必要的。
還有出行的工具也不能太惹眼,盡量以低調為主,江遇給她的那輛豪華馬車就沒必要用了,她自己買了一輛稍微小點的,也在裡面鋪上一層毯子,足夠她和流雲流螢以及五哥四個人坐了。
而且流雲大部分時間都在馬車外面跟着一起趕車來着。
另外還有一輛馬車是用來裝物資和行李的,半路上休息的時候,裡面還放着鍋碗瓢盆柴米油鹽之類的東西。
八名侍衛都騎馬,大家都不會太趕,就正常走就行,遇到驿站就停下喂喂馬。
這次有五哥陪着一起,路途也不會顯得太無聊,他總是事無巨細的照顧着蘇莞,凡事都不讓她親自動手,把她當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一樣。
在奉州待了一個月,鋪面的事情一解決,便馬不停蹄的下了濟州。
臨近濟州的官道上,許多難民正成群結伴的往濟州城而去。
他們的身形單薄,身上的衣裳破舊不堪,沾滿泥水,頭發更是淩亂不已。
許多五六歲的小孩子們不斷和大人哭泣着自己有多餓,想吃東西,可一路逃亡過來,早已彈盡糧絕。
好不容易看到官道上面來了一隊人兩輛馬車,侍衛們騎着高頭大馬,身側挂着佩劍,一個個神情嚴肅。
難民們知道,這是一隊有錢人,他們的馬車裡說不定就有不少吃的,裡面或許坐着一個心善的員外,或者夫人小姐。
有人想要賭一把,在路中間齊齊跪下,向着馬車裡的主子讨食。
“好心人,給點吃的吧。
”
乞讨的聲音此起彼伏,蘇奕打開馬車窗戶往前探頭,發現路上已然跪了幾十個難民在磕頭乞讨了。
車隊不得不停下來,外面的侍衛詢問蘇莞眼下該如何。
蘇莞透過車門的一點點縫隙向外看去,見到此番情形,她深知現在手上的糧食根本不夠分的,更别提後面還有成百上千的難民,要是拿了出來不夠分,衆人哄搶生亂,他們怕是要困在這裡。
發善心也得有個度,有個方法,一時的心軟隻會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可這些難民擋路,要是不給吃的,怕是不會讓路,他們總不能因此打殺了他們。
于是蘇莞沉思片刻,想了一個法子出來,她對着窗外的侍衛嘀咕幾句。
侍衛一聽,連連點頭。
之後,他便對着這些難民大喊:
“我們家主子說了,如今我們車上沒有糧食分給你們,但請你們讓出一條路來,放我們入濟州城,我家主子樂善好施,屆時會在濟州城門口捐贈糧食,連開三日粥棚,救濟難民,說到做到!”
侍衛并沒有暴露蘇莞的女兒身。
難民們一聽,面面相觑之間竊竊私語,都在揣摩這人說的話是真是假。
但仔細想想,權衡利弊之下就能想明白,就算是被騙了,頂多也就是沒要到吃的而已,但如果是真的,那連開三日粥棚,他們盡快趕到的話,又能多活幾日了。
今年的難民相較于往年是少了許多的,皆是因為新上任的都水令提出的以工代赈的法子,給老百姓們找到了事情做,還能吃的上飯不被餓死,今年汛期一過,許多老百姓選擇留下來齊心協力搞好重建,軍民一體,這重建的速度也就加快了隻有極少數還有固執思想,想着逃去外地。
漸漸的,道路中間的難民們紛紛往路兩邊挪開,讓車隊過去。
這裡離去濟州城步行最多半日,而蘇莞她們不過一個時辰便到了。
她也說到做到,進城以後立馬讓流雲去買糧食,着手準備在城門口開設粥棚一事。
這種施粥是很常見的,不需要通過官府同意,自己帶上物資就行,濟州城外面有現成的粥棚,因為衙門每日都在施粥。
如果有善人想要繼續救濟的話,直接帶着人送糧食過來即可。
如今邊境在打仗,各州的糧倉每月都得出糧送往邊境,宣河流域這邊又正值水患,朝堂已經運了幾次救濟糧和救濟銀過來了,但還是有這麼多難民流離失所。
隻能說,這一層一層的篩選下來,總有那麼幾個膽子大的老鼠從中撈油水,卻苦了這些百姓。
濟州糧倉都已經快空了,商販卻把糙米都炒到了天價。
不過,蘇莞既然已經答應了要開設粥棚,那就說到做到。
濟州城門口每日都在施粥,這是刺史的命令,每日至少施粥一頓,哪怕是清湯寡水也好,總不能叫那些難民餓死渴死。
蘇莞這邊買了糧食直接送去粥棚即可,其餘的都不用她管了。
這些難民是不可能讓他們進城的,隻能在城外的難民營裡面暫住,等到宣河那邊重建的差不多了,他們自然會回去。
蘇莞這邊讓人一次性買了兩千斤糙米,直接送去城門口,一天兩頓,都不止吃三天了。
如今,這邊一斤糙米賣十文,在襄州一斤糙米不過四文而已,這邊直接翻了一倍多。
兩千斤也花掉了蘇莞二百兩銀子,在襄州二百兩能買兩千五百斤粳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