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衣大師歸入虛無已經一萬年了,這些藥材都是書衣大師當年親手種植的,年限最小的也是萬年生的了。
對於煉丹師來說,這些藥材可是無價之寶,對於世人來說也是無法算出具體數字的財富。
妘香落感慨極了,萬年過去了,這裡的藥田也沒有人打理,怎麽會生長的這麽好,藥田裡一根雜草都沒有呢?
此時她才意識到,紫竹林裡應該隻有她能進來,要是隻要能爬上山的人都能進來,這些藥材恐怕早就一根不剩了。
極目望去,藥田遠處有一棟房子,是二層樓的建築,在藥田裡佇立著,應該就是書衣大師當年居住的地方。
妘香落看了眼乾淨的小路,往房子走去。
既然來到了這裡,書衣大師不會什麽都不留下的,也許她想知道的答案都在屋子裡。
要不然書衣大師不會在歸入虛無時留下他的醫術傳人會在萬年後來青雲山拜祭他的話。
既然知道傳人回來拜祭他,必然會給傳人留下話。
神醫山的位置是在北大陸的最北邊。
東大陸和北大陸是整個高等大陸最冷的大陸,特別是北大陸的北方,每年十月份的時候就開始飄雪了,一直到來年五六月份雪才能融化。
這裡有些高的山上,常年積雪不化。
現在已經是九月末了,馬上就要十月份了,沒來神醫山之前,妘香落以為這裡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光了,天氣也很冷了,畢竟馬上就要下雪了。
她還以為來到這裡看到雪呢,那可是她在另個一個世界裡也沒親眼看到過的。
可是來到這裡後,讓她意外的是神醫山依然鬱鬱蔥蔥,溫度也很適宜,雖然沒有耀光城那麽溫暖,但是至少沒換衣服也沒覺得冷。
她是使用傳送玄紋隻來來到這裡的,不知道此時神醫山周圍是什麽溫度。
原本以為山頂會冷一些,她爬到山頂溫度也沒有什麽變化,再看到隻有在南方才能生長的紫竹林,妘香落其實心裡已經確定,神醫山定然是有什麽秘密的。
這個秘密也許也在那二層的房子裡。
妘香落的心情有些激動,雖然從魂魄回到這裡後,她已經適應了這裡經常會出現反常的事情發生,但是還是第一次對什麽這麽激動。
離開紫竹林,藥草的味道就濃鬱起來,她認真的辨別著氣息,從而知道這裡都有什麽藥材。
她有五師兄送給她的藥材,其中就有很多她都不知道的藥材品種,書衣大師這裡的藥田裡,也有她聞到氣息但是不知道是什麽藥材的品種,說明這裡的藥材種類恐怕是整個大陸找不到的稀有品種都有。
沒有一個煉丹師能抵抗的了藥材的吸引力,妘香落也不例外。
但是此時有更吸引她的存在,就是這裡的秘密。
終於她來到了二層樓房跟前,她驚訝的發現,這二層樓房的建築樣子跟這裡的建築不一樣,更像是她在那一魂一魄生活的另一個世界裡的樓房一樣。
妘香落心裡震驚極了,難道書衣大師的靈魂也是來自她生活過的那個世界?
樓房前有一塊不大的院子,周圍是用到膝蓋那麽高的紫竹段排列出的隔斷,把院子跟藥田隔開了。
院子左側種著一顆櫻花樹,不是很高,有一層樓那麽高,此時不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因此,隻有滿樹的蔥鬱。
樹下有一張搖椅,是用紫竹打造的,旁邊還有一張紫竹打造的方桌,上面雖然沒有茶具了,但是妘香落腦海中瞬間就出現了書衣大師躺的搖椅上,桌子上茶香四溢,搖椅慢慢的晃著,書衣大師目光看著一望無際的藥田。
那是什麽樣的生活?
孤獨的幸福嗎?
妘香落看向房子一樓的門,走了過去,她擡手敲了敲門,聲音不高不低的道,“書衣大師,弟子妘香落可以進去嗎?
”
她的聲音一落,關著的門緩緩打開,裡面的場景也映入了妘香落的眼簾。
這裡應該是正堂,也就是我們說的客廳,但是書衣大師的正堂的的確確是客廳。
是她生活過的那個現代化的世界裡的樣子。
最典型的就是那獨具特色的沙發。
整個房子都是紫竹的,但是很精細,裡面的家具也都是紫竹的,同樣也打造的很精緻,跟她生活過的那個現代世界裡的竹木家具一樣的打造手法。
妘香落擡腳走了進去,客廳裡布置的溫馨舒適,妘香落有些納悶,這麽熱愛生活的書衣大師為何獨身一生呢?
其實看這裡的樣子倒是像有女主人一樣,不像是男子布置出來的,準確的說不像是一個男人喜歡的風格。
沙發後是一面巨大的屏風,屏風也是紫竹的,上面雕刻著一株櫻花樹,樹下也有一張搖椅和桌子,跟外面的情景很像,隻是沒有房子而已。
妘香落有些疑惑的看著這個屏風,人家的屏風都雕刻著寓意好的圖樣,他怎麽雕刻著他自己住的地方的櫻花樹和桌子、搖椅呢?
屏風後面左側是去往樓上的樓梯,樓上應該是起居室,妘香落並沒有那麽沒分寸,雖然書衣大師不在了,她也不會那麽沒禮貌的去人家的臥房。
此時她想知道,這裡能不能給她解惑?
就在這時,左側的房門打開了,妘香落看去,裡面應該是書房。
既然打開了,就是她可以進去,她也不害怕,擡腳走了過去。
進去後就看到了書房的全貌。
裡面靠牆有一排書架,上面零星放著十幾本書籍,不多,書架的大部分都擺放著一些擺件,應該是書衣大師喜歡的物件。
書桌上筆墨紙硯都有,筆架上還掛著幾隻粗細不同的毛筆。
書桌的正中間擺著一封信,妘香落看到信上寫著,吾弟子親啟。
妘香落知道這封信應該是留給接受書衣大師傳承人的,雖然沒正式拜師,但是也算是弟子了。
妘香落沒有直接去拿信打開看,而是跪下磕了個頭,“弟子妘香落拜見師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