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無心插柳
“哎呀,小林掌櫃真是個好兄長。
把書單給小人,小人這就給您找去。
您先坐著,喝完涼茶,這天兒啊,真是熱的怕人。
”
那夥計手腳麻利,倒了茶,又接了書單就去找尋。
結果,這書單上的書隻找到三分之一。
林華倒也沒生氣,這裡是他跑的第一家,繼續找就是了。
付了銀子,小夥計搬了書到馬車上,林華就奔去了下一家…
林家在北茅縣城可算是大紅人,不說一舉一動都惹人注目,起碼也是眾人閑話兒的重要部分。
林華這般滿城買書,很快,就被所有人知道了。
眾人不知道林家隻是因為小孫女要讀史書,所以才采買幾本。
傳來傳去,消息就成了林家要給學堂張羅一個書庫,供給所有讀書的學童們取閱。
於是,那些有心交好林家的人,就借口捐贈,開始往林家送書。
外人都這般行事,同林家交好的方家,曲家,程家,自然更不能落後了。
甚至方家的管事還把消息送去了府城…
林華前腳送了幾十本書回家,住了一晚,第二日剛要回城,就被來往送書的人堵在了老宅。
林家上下都是滿腦子問號,林華機靈,不過是探問幾句就猜的明白,說給家裡人聽,眾人都是哭笑不得。
倒是聞訊趕回來的姚老先生很是歡喜,親自謝了那些上門送書的人,惹得這些人激動的差點兒發抖。
林家也不是白白佔便宜的脾氣,每個上門送書的,不論什麽書,不論多少,都回了一份禮,西瓜兩隻,香瓜一簍子。
許是覺得這般有些簡薄,姚老先生當場吩咐擺了桌椅,親手寫一副字,添進回禮中。
收了回禮的人到了縣城,立刻引起了更大的轟動。
不知道多少家,開始拾掇書房,甚至趕往府城采買新書。
嬌嬌得了哥哥送回的史書,就早晨上學堂,下午回來吃飯,晚上進空間讀書。
等她累的滿眼睛蚊香圈兒,看完了手頭所有的史書,再想要哥哥繼續買書的時候,家裡收到的書,已經裝滿了整整一個廂房…
她聽了緣由,驚得嘴巴半晌沒有合攏。
早知道還有這樣的神奇操作,她還花什麽銀子啊。
什麽也別說了,京華堂圖書館準備起來吧。
但學堂那邊,學童實在太多,教室和宿舍都很緊張,實在倒不出什麽地方了。
林老爺子同姚老先生,周山長等人在學堂四周轉悠了半晌,最後拍闆定了再興土木。
左右明年答應鄉鄰們要增加進學學童的名額,暫時的房舍肯定不夠用。
再加上馬上就是冬日了,路途遠一些的孩子,都要留在學堂吃住,宿舍也要住不下。
索性不如一起把需要的屋舍都建出來!
現有這一排七間教舍,右側開個偏門,通完後院,再建一進院子,同樣是正房七間,一間做先生的書房,六間教舍。
左右廂房,各五間,中間做公共起居室,平日讀書寫字或者玩耍。
左右兩邊的四間就是孩子們的住處,每間都是南北兩鋪大炕,一鋪炕二十孩子,一屋四十孩子,總共八間廂房,總共能住三百多孩子。
如今學童才二百,就算都住在宿舍,也足夠容納了。
而正院的西廂房,依舊做竈間和飯堂、倉庫,東廂房則重新拾掇,改成先生們的歇息之處,第一間就給姚老先生,第二間就是周山長,其餘隨時調整。
當然林大山的前院還是老先生的落腳處,這裡隻是平日疲憊,或者冬日風雪大,不願意奔波的時候,臨時小住幾日。
至於最重要的圖書館,直接放到了演武場之南。
林老爺子尋了城裡最好的工匠,準備花重金建一座二層的磚瓦樓。
要取暖好,要防火,要采光好,要寬敞,要…
總之,融合了嬌嬌,姚老先生和周山長三人的意見,寫滿兩張紙的條件,差點兒讓大工匠暴走,心裡直念叨,林家的錢不好賺啊。
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就接了下來,因為林家的京華堂太有名了。
忙完這一單活計,但凡走出去,一提京華堂的圖書館,是出自他的手,那可就真的揚名立萬了。
林老爺子這次沒有客氣,直接要村童捎了消息回各自的村子。
京華堂要擴建,要建圖書館,為了更多的孩童有書讀,為了更多的孩童冬日不必頂風冒雪上下學!
林家出一日三餐,管飽,招人手幫忙鑿條石,挑砂土,上山砍木頭,大興土木!
這個時候,田裡的莊稼還有半月才能收,正是等著太陽努力曬糧食的時候,各村裡鄉鄰,不至於太忙,但也不是一點兒活計沒有。
但聽了這個消息,有一家算一家,幾乎都湊在一起商量開了。
最後決定,老人在家照管馬上要成熟的糧食,女人們看顧雞豬孩子,男人們則拎著扁擔,筐簍,或者背了錘子鑿子,紛紛往林家聚齊。
原本周山長和他的幾個弟子,眼見京華堂的新建圖紙,私下說起,還道林家太心急了。
這樣的工程,就是人手足夠也要兩個月。
這般,不但要耽誤整個秋收,興許落雪時候,還不能完工,倒不如明年春日再開工。
可惜,他們當真是不知道林家的號召力。
早晨吃罷飯出門的時候,林家門外黑壓壓的人頭嚇得他們以為一覺醒來,落進京都最大廟會深處了。
難道整個北茅縣的人都聚來了嗎,一千多號人,林家幾個院子外圍的是水洩不通。
人群裡不隻有男人,還有百十個婦人,年歲都是二十幾歲,三十出頭兒,手裡抱著大小陶盆,或者菜刀杓子,聚在一起低聲說著話兒,各個臉上都是笑意滿滿…
周山長因為回屋取了扇子,落後弟子一步,眼見弟子們都堵在門口就問道,“怎麽不出門?
”
弟子們沉默讓出了一條路,讓老爺子清楚看到外邊的情形,這才道,“山長,咱們學院當年興建的時候,也沒有這麽多人吧?
”
周山長也是驚了一跳,聽得這話,乾咳一聲,應道,“當然比這多,嗯,多很多!
”
姚老先生正好扶著兒子的手臂走來,就笑道,“你不是一向以當初百人建學院而自豪嗎,今日怎麽自打嘴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