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
第226章 四萬義軍
唐肅宗……李世民熟悉又陌生的帝號。
略一回想便記起來了,這似乎是創立武廟的那位來著……
不過李世民面色淡然,輕咳一聲:
“也不知武侯看到此說作何感想。
”
這個房琯的能力,李世民自然也是不信的。
對於這玄宗的朝廷,李世民有一套簡單粗暴的評判標準:
離玄宗越近的臣子,是酒囊飯袋勾心鬥角之徒的概率就更大。
名將出自邊鎮,忠謹良臣在常山、平原郡、河東、洛陽,就是沒有長安的。
因此這房琯的能力,真的需要打個問號。
“無能之輩無非也就博得武侯一笑。
”
房玄齡覺得諸葛武侯多半隻是無奈,但對這個正主倒是有點不自信:
“這房琯也姓房,不會……”
杜如晦拿自己開玩笑安慰道:
“玄齡兄何必擔憂,兒孫隻要不造反,富貴清閑且由他。
”
道理倒是這個道理,房玄齡也隻能放下。
而且即便這房琯是自己後輩,相較於什麽皇家傳統、李家戲碼也都要好得多吧?
這個想法雖然大不敬了點,但房玄齡反而發現自己心態也放平不少。
對於杜如晦的感歎,眾人也都是點頭,有杜如晦這個早逝後兒子造反的前例在,大家夥對於兒子的要求標準已經非常低了。
侯君集想明白自己多幸運之後,態度恭謙不少,正虛心與李靖請教對於這戰局的看法。
長安是必然要克複的,但怎麽打是一個問題。
李靖認為完全可以在關中平原複刻那個崔乾佑的打法,畢竟長安終歸是大唐的都城。
“叛軍攻下長安定然心生驕橫,詐敗引叛軍,邊軍合圍,迫其棄城應為良策。
”
侯君集讚同,但隨後提出一個疑問:“何人將之?
”
連斬三將,還有何人能領軍?
何人敢領軍?
【房琯是肅宗不願回想的黑歷史。
在靈武登基的肅宗很快攢出來了一波家底,河西、隴右、安西的援軍到來,有了接近於六萬可戰之兵。
如何使用這好不容易攢出來的家底打出威信,成了肅宗心頭的頭等大事。
而房琯靠著出眾的口才把肅宗迷得神魂顛倒,不僅給房琯刻意優待,而且軍機要務都要房琯參與決策。
於是房琯短暫、傳奇、荒誕的幾個月開始了。
房琯的升職路線是這樣的:
六月在長安籍籍無名。
七月靠追玄宗官至宰相。
八月靠口才折服肅宗,地位愈發穩固。
九月被玄宗授招討西京、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
十月自請天下兵馬大元帥,率兵收復兩京,肅宗同意,授其節。
從清閑的侍郎到兩鎮節度兼天下兵馬大元帥,房琯僅僅花了四個月。
並且肅宗還授予了房琯開府之權,鄧景山、宋若思、賈至、劉秩等等一票根本沒打過仗的人進入了房琯的幕府。
當時有人勸說房琯:叛軍有精銳曳落河,不可不慎。
房琯銳評:彼曳落河雖多,能當我劉秩乎?
】
“這李亨無愧乎玄宗親子。
”
張飛還以為隨著新皇帝,應該消停一點兒了。
但可惜並沒有。
劉備都有點不自信了:
“這唐授官宰相,如此隨意?
”
不看功績不看能力,在玄宗那裡是因為追逐聖駕,在肅宗這裡是因為口才。
這讓劉備不禁想起來一個人:
“彼輩恩寵,趙括複生亦要豔羨。
”
趙括能被破格提拔,除了本身能說會道之外,也是沾了父親趙奢的名將恩澤。
而這房琯有啥?
全靠一張嘴。
隨即劉備轉向自己軍師笑道:
“如此相較而言,吾於孔明,甚是薄待。
”
笑言而已,孔明也大笑回應:
“若是吾出山時主公即有六萬精兵,何愁滅賊?
”
法正瞧著主公與孔明的相和,很是羨慕。
不過更多的也是對於諸葛亮的服氣,此時也道:
“孔明出山時有《隆中對》之策傳名天下。
”
“這房琯僅會粗俗之言,如何能比之孔明?
”
房琯的那句話,直譯一下就是:曳落河算個俅?
既無謀略,也無應對方法。
名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說的話卻仿佛市井閑漢一般。
如此之輩還妄稱諸葛?
他法正在益州誰都不服的時候都沒這麽狂。
【陳濤斜之戰就是在這荒誕可笑的前奏中,拉開了帷幕。
房琯領五萬精兵分三路,兵發長安!
李光進率北軍從奉天出發,房琯劉貴哲率中軍從武功出發。
這兩支兵馬合計四萬人作為前鋒,另有南軍一萬人由楊希文率領,從宜壽出發。
而叛軍這邊迎戰的是安祿山帳下四大猛將之一的安守忠,僅率一萬人。
雙方會師陳濤斜。
史書沒詳細記載,但安守忠見到唐軍的時候應該是傻眼了的。
沒人能想到,房琯居然還是個複古派。
在李亨的支持下,房琯按照春秋的史書打造了兵車作為唐軍的王牌。
用兩千頭牛拉著的兵車直衝敵陣,隨後以步騎掩殺,豈不是手到擒來?
這就是房琯的天才構想。
事與願違的是,安守忠並沒有乖乖站在那裡被老牛衝。
他命士兵以刀擊盾,大聲鼓噪,以恫嚇牛車使其緩速。
隨即命輕騎接近往牛車陣中拋擲火把,一時間牛車陣大亂,驚慌的牛群反而開始倒衝唐軍自相踐踏。
安守忠抓住機會率軍衝殺,僅僅耗費半天就徹底擊垮了四萬唐軍。
作為策應的南軍在一天後進入戰場,此時安守忠攜大勝之勢打的唐軍難以還手。
南軍的主帥楊希文倒也乾脆,眼見打不過就直接投降了。
至此,房琯一仗直接廢掉了李亨東拚西湊起來的家底,導緻李亨為了平叛不得不求助於回紇。
陳濤斜又名陳陶,路過此地打算去投奔唐肅宗的杜甫也被叛軍順手抓了。
後來杜甫寫了《悲陳陶》哀歎此戰: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
“孟冬十郡良家子……”杜如晦感覺手上的筆竟也如此沉重。
他曾以為大唐這百年極盛之世,應是轟轟烈烈的垮塌的。
但沒想到是皇帝昏庸,奸相誤國,逆賊貪鄙。
而到了這時候,這盛唐的最後一點家底,被一個隻會誇誇其談之輩補了一刀。
河西隴右安西三鎮,十三萬戍邊精卒,本應該威懾百國,橫行邊疆的大唐武士。
被潼關的一紙強令,被陳濤斜的複古戰法,徹底毀滅殆盡。
應是最為精銳的戍邊三鎮兵馬,死的毫無尊嚴。
“死狗輩何足付大事!
”侯君集忍不住了直抒胸臆。
他可沒忘記這安西節度鎮位於高昌,而滅高昌是誰的功績?
當然是他侯君集靠著陛下的遠見決定攻下的!
如此算來安西多少跟他也是有點淵源的,結果這能作為進攻中亞橋頭堡的勁卒,就這麽沒了?
臣子們群情激奮,與之相比李世民似乎反而冷靜的過分了。
“不足成事之輩!
”
這是李世民的評價。
魏征跟風道:
“何止不足成事?
若其尚有自知,當自縊以留顏面!
”
李世民瞧過來,幽幽道:
“朕說的是這肅宗。
”
魏征啞然。
隨即李世民扭頭看向前方:
“這肅宗,亦乃志大才疏之輩,倒是與這房琯惺惺相惜。
”
魏征暫時更不敢說什麽了,雖然心裡覺得陛下說的真沒錯。
而且李世民的思考更加高屋建瓴:
“這支兵馬一去,肅宗再無憑依,而大唐節鎮唯留……”
“郭子儀李光弼所率的河東兵馬?
”
隨即恍然:
“難怪這肅宗要去借助回紇之手。
”
“可……”
李世民來回踱步敲敲腦袋:
“可回紇為什麽要幫肅宗而不襄助安祿山呢?
”
“挾天子以令天下乎?
”
杜如晦看不下去這愈發可怕的猜測,出聲道:
“或者回紇亦念大唐之威……”
李世民一笑:
“克明,此輩可畏大唐兵威。
”
“難懷大唐仁德。
”
在頡利可汗身上,在以往所有被打敗的對手身上,李世民對這條道理看的分外清楚。
……
“這杜工部真乃命運多舛……”
孔明為自己這個朋友擔心。
嗯……他通過光幕去看數百年後的杜工部。
而這杜甫在數百年後遊覽成都古跡憑吊他。
不能見面,實屬遺憾。
劉備對這位詩人也很有共鳴。
“且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比起這房琯,勝之千百倍。
”
身居工部高位而能知民生疾苦,這是劉備最為佩服的地方。
而對於房琯,徐庶感覺真是沒眼看。
“全賴此刻舟求劍之輩,反倒成就叛軍虛名!
”
對於房琯的飛快升遷,他並不覺得羨慕,隻覺得這是大唐百姓身上的又一重災難。
趙雲在旁邊算了一算:
“此役之後,大唐官軍之兵力與叛軍人馬仿佛,且略少之。
”
“且叛軍佔據這唐之兩京,乃大唐官軍所必救,叛軍官軍,攻守之勢易也。
”
而且光幕的隨口一提,趙雲感覺怎麽眼熟呢?
無力平叛,求助胡人,胡人勝則尾大不掉,胡人敗定拿這肅宗撒氣。
這安史之亂,愈發撲朔迷離了。
這大唐讓趙雲怎麽看都感覺一副死相。
如何能再綿延百年國祚的?
香積寺的前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