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清穿德妃,娘娘她拿了躺贏劇本

《清穿德妃,娘娘她拿了躺贏劇本》第711章 風聞言事

  第711章 風聞言事

  “除索額圖與明珠大人以外,滿朝大員對高士奇亦畏之如虎,為了免於災禍便送禮不斷,就是無事相求也需出平安錢,既是萬歲爺決心處置明珠一派,何不痛痛快快一網打盡?

  “此前高大人還未如此時,臣同親自登門欲遊說高大人站出來作證,無論是說索額圖大人排除異己還是說明珠大人貪婪無度都好,隻要高大人敢站出來,朝中必有附和之人,可誰道高大人非但不嫉惡如仇,反而自己也染了一身的黑,當真叫人失望至極。

  密折上隻細說了明珠同他一派主要幾個作惡的,並未提及其餘人等,若非郭琇明言,康熙爺竟不知高士奇私底下竟如此作為。

  康熙爺久久不言,將郭琇寫的疏文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即便其上證據確鑿完成,康熙爺仍覺得做夢般不可置信。

  比之明珠和索額圖這般朝中重臣,高士奇一個太子詹事、翰林侍講學士可還算不得什麽,他隻欣賞高士奇的文采,亦歎高士奇學識淵博,這才多親近了些人罷了,平日裡也不過是多點了人幾次伴駕、進膳,誰道僅是這些優待便能讓一個人徹底忘卻本心了。

  康熙爺閉了閉眼睛,心中無不感到遺憾和失望,就為著高士奇的貼心和學識廣博,康熙爺還隱隱起了包庇之心,然既是要用郭琇朝納蘭明珠下刀,那就必不能讓這樣真正的正值之臣失望。

  對高士奇雖是可惜,讓康熙爺略一取舍,心中還是有了決斷。

  若他包庇了高士奇,必助高士奇氣焰更勝,前頭剛驅了餓虎,後頭又來了豺狼,朝廷豈還有清明純粹的那一天?
屆時人人都想著做官好斂財,盡叫那清白純臣排擠殆盡,大清便也全完了。

  “此事朕知道了,朕既決心處置明珠,自不會再眼睜睜看著這些朋比為奸的繼續在朝中橫行,然瑞甫也知,這事兒也斷不是朕動動嘴皮便能成事的,外敵又正虎視眈眈,故而朝廷之中絕不能一日之內換了半數之臣。

  “人身上的沉屙舊疾尚且需要時日細細治療將養,更別說朝中的決疣潰癰了。

  郭琇是個剛直的性子,可卻不是個魯莽的,他剛做官時在吳江縣做知縣,改革賦役、推行版串,明斷疑案,這一樁樁一件件都不是一日兩日之功,而是整七年。

  既知天子決心,便是再叫他等上七年又能如何?

  “臣謹遵皇上聖意!

  一想到不日便能瞧見君聖臣賢、朗朗乾坤之態,郭琇還有些激切,又朝萬歲爺深深一拜,接下來怎麽做但憑萬歲爺吩咐去。

  翌日一早,康熙爺甫一上朝便宣布恢復“風聞糾劾之例”。

  何為風聞糾劾之例?

  這其實與宋時的“風聞奏事”、“風聞彈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此乃監察百官、糾舉不法越軌者的一種重要方式,指監察官在監察彈劾官吏時無須掌握準確客觀證據,隻要依據坊間傳聞便可進入程序,立案糾劾。

  與宋朝時略有不同的是,康熙爺為防止有人因私仇而刻意彈劾,還多立了一道規矩,若又挾仇參劾者,必須審明,果系挾仇,自有反坐之例,一規矩一出,便也叫人不敢刻意構陷了。

  且都知道萬歲爺如今是越發說一不二了,這事兒也不是拿來在朝上商議的,殿下頓時一片竊竊私語,有人面喜有人蹙眉,有人汗如豆下有人面不改色。

  康熙爺搭眼掃了一眼下頭的人,立於一眾大人之前的索額圖和明珠等人便是那面不改色的,可見是膽大蠻橫已成了習慣,也不知自己做了什麽壞事,連心虛也不曾有。

  然還不等下頭大人們平複了心情,誰道便有一人站了出來,高聲道:“臣有本奏——!

  眾人低著頭循聲瞥去,有眼尖的已然認出了人,正是山西道禦史陳紫芝。

  謔!
萬歲爺才剛大開言路這位便冒了尖兒,當真是好大的膽子,當著索額圖和明珠兩位大人的面兒,細數能受了彈劾的幾位,怕要得罪人嘍!

  諸位大人看戲的有之,漠不關心的亦有,然陳紫芝卻目不斜視,得了萬歲爺的允後隻管進言。

  “臣彈劾湖廣巡撫張湃張大人貪汙行賄,搜刮民脂民膏,張大人才就任一年,便至少得了十餘萬兩的雪花銀,民間早有關乎張大人的童謠傳出,此人貪婪無度已然是人盡皆知了。

  這一來便彈劾從二品的官員,且是明珠一黨的人物,眾人皆為陳大人捏了把汗,雖是萬歲爺恢復了風聞奏事,可官官相護,僅憑所謂的童謠可扳不倒這位,待過了風頭,陳大人指不定哪天便得意外而亡了。

  見陳紫芝並未直接拿出甚證據,明珠擺了擺袖子,當即便有人站出來為張湃保舉,可那陳紫芝語不驚人死不休,當庭質疑寶具之人是否也有受賄問題,舉朝為之震動。

  這陳大人是當真不怕死,今兒就同明珠一黨杠上了!

  眼見明珠面露不悅,欲再指使旁人為二人保舉,康熙爺豈能叫明珠開口,陳紫芝今日作為便是康熙爺背後示意的,當即做出大公無私,接納一切的樣子應下了陳紫芝的參劾,同時直接降旨將湖廣巡撫張湃革職,並超擢陳紫芝為四品大理寺少卿審理張湃的貪汙案。

  如若細細審理後張湃乃是清白之人,那麽張湃官複原職,而革職的便是陳紫芝了。

  見陳紫芝開了個好頭,朝中些個大人似也有些異動,然手傷乾淨的可沒幾個,故而即便知道朝中誰人受賄誰人構陷同僚也俱不敢貿然開口。

  然康熙爺豈能白白浪費這大好局面,他早籌謀好這一切了。

  此時,科道官又提出河務問題。

  科道官同禦史都是皇帝的耳目,依著從前的規矩,科道官主要是對上的勸諫和封駁,禦史則是對下,糾劾百官。

  然康熙爺對朝中的掌控日益加深,且先前朝中又禁止風聞言事,科道官已然無甚對上勸諫的權利了,品級亦不高,若在做此官猶如養老,而今康熙爺要重用,下頭豈有不賣力的,登時化作一柄利劍直直劃開了蓋在河務上的陰霾。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