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阿膠糕(二)
「看著不好看,吃起來倒是不錯。」
幾位夫人先嘗的,已經有人小聲稱讚起來。
齊氏也連忙捏了一塊,咬了一小口,表情微驚,唇齒間芝麻香甜,混合棗幹加上核桃的油滑是口口嚼香,越嚼越香,一點吃不出阿膠的味道不說,還甜淡相宜,竟真的似吃糕點一般,偏又有阿膠的彈牙的勁道口感。
便將餘下的一小半也吃了,又喝了幾口茶,笑向宋南絮。
「果然沒看錯你,制出來的東西新奇又好吃,你說這一日吃兩片,一月要幾斤呢?」
「按夫人吃,一月要兩斤。」
「那價格?」
「實不相瞞各位夫人,這阿膠一斤市值二十兩銀子,一斤阿膠大概能制四斤左右的阿膠糕,但貴就貴在一個精巧新穎上,因此一斤阿膠糕需得八兩。」宋南絮欠身笑了笑。
「嗯,這價格倒還合情。」齊氏聞言點了點頭。
她原本每日要服用,阿膠買來又是整塊,要熬化了兌水,底下的人難免多敲了,一斤阿膠兩月也就沒了。
如今又省了熬煮時間,自己又能吃下去才是最關鍵的,這每月才多出六兩銀子實在算不得什麼。
「一月也就是十六兩,倒也不貴,難得是做的這樣好吃,平時吃起來也方便,想起來隻需取上一塊嚼了就是。」為首的圓臉夫人沖齊氏笑道。
「正是,之前我聞不得阿膠味,她這做的倒比託人帶回來的便宜一大半。」齊氏連忙附和,又對宋南絮笑道:「行,那就每月往我這送兩斤。」
「我想著夫人會喜歡,提前就預備了一斤。」宋南絮聞言笑開,將懷裡抱的小竹匣子打開,裡面赫然兩排齊整的阿膠糕。
「你倒是細緻。」齊氏命身邊人收了。
宋南絮將匣子掩上,遞了過去,繼而開口,「雖說正常能存一個月,畢竟是進口的東西,餘下的一斤我還是隔半新做再送來,這樣既不耽誤事,您吃著也新鮮。」
「哎呦,這丫頭可真是妙人,人家掙錢多少都藏得嚴嚴實實,你這一斤阿膠能制幾斤糕也坦誠布公的說了,還不嫌麻煩,主動說要半月送一次,你這樣做生意的我倒是是喜歡,我家正巧有個也要補身子的,你回頭也給我家送幾斤。」
開口說話的正是吃的最香的圓臉夫人。
宋南絮福了福身,笑道:「敢問夫人貴府是?」
「張家,你街上一打聽,就有人給你指路。」
張家夫人笑的歡愉,將她招至身邊,從手上褪了個螺絲金鐲套在宋南絮上,「你這丫頭伶俐我瞧了喜歡,這個鐲子就當定金,回頭記得把阿膠糕給我送來。」
「這太貴重了我不能收,您說是要阿膠糕,我定是給您送到府上的。」宋南絮說著便要將鐲子摘下來。
張家夫人壓著她的手腕,朝眾人笑道:「這還真是個老實孩子,若是賞了別人,人家早是歡歡喜喜道謝了,偏她憨傻還要退回來的。」
說罷眾夫人紛紛笑了起來,還是張家夫人身側一個衣著華麗的丫鬟看沖宋南絮含笑道:「夫人贈了,自然沒有收回的道理,你且安心收著。」
宋南絮知道這是遇上土豪打賞了,隻能欠身又謝了一遍。
齊氏見張夫人都送了東西,自己一個東家不好空手,招手讓青枝去屋裡拿了個梨木匣子並著一個小荷包遞給宋南絮,「你也費心了,這兩隻珠花拿去戴著玩,這裡頭是阿膠糕的銀子一併收好了。」
有一就有二,宋南絮隻得道謝,收了東西,沖眾人告辭,「我就不在這打擾幾位夫人的雅緻了。」
齊氏含顎,吩咐青枝送人。
宋南絮跟著青枝身後,盯著手上的金鐲子看了半晌,快了一步與她齊平,笑道:「青枝姐姐,敢問剛剛那個張夫人是?」
青枝瞥她一眼,「那是張家的大夫人。」
「那張家?」
「你還真是行了運,張家的主支可是在京都做皇商的,這清水張家雖是叢支,卻也衡州有名的茶商,不然夫人也不會看著她的面一次就賞了你兩隻珍珠簪。」
宋南絮聽了,連忙拉住青枝,當著她的面打開齊氏給的梨木匣子,「這麼好的珠釵,我田裡來土裡去,倒是埋沒了夫人的好意了,青枝姐姐乾脆選支喜歡的,也算物有所值了。」
青枝垂眼看著兩隻碎珍珠的蓮花簪子,倒有些挪不開眼。
這兩隻珠釵,夫人一直未曾戴過,說是樣式青嫩不喜,便一直收著沒動,本想著逢年過節能賞給自己,哪想被宋南絮給截胡了,眼下見她這麼大方,臉上才有點笑意,「你捨得?」
「這有何捨不得,我看青枝姐姐身量苗條,這隻帶流蘇的更襯你些。」
「我也覺得。」
青枝說著撿起那支帶流蘇的珠釵收入袖中,又開口道:「看你如此大方的份上,我也不白撿了你這簪子,且與你說說張家夫人······」
小河村,裡正屋裡。
王田撩著袍子坐在堂屋中間。
裡正與兩個兒子作陪,笑問:「王管事今日來是?」
對方不自在的嗽了聲,「上回你不是來縣裡尋了了我幾回?」
裡正聞言忙讓老婆子給王田端了杯茶,這才笑道:「是,是有這事,您不得空一直沒見我。」
王田被他一說,隻得端杯喝了口茶,一股澀味在嘴裡炸開,餘了,嘴裡還漫開淡淡的黴味,「你這什麼茶,都黴了。」
裡正一聽,兩忙讓水生去換了碗清水,難為情道:「許是收久了,您快漱漱口。」
王田也不敢再喝這屋裡的東西,煩躁的將杯子擱下,「說罷,你頭幾天找我什麼事?」
裡正打量他滿臉鬱郁,結合這兩天村裡的傳言猜到一二,思忖笑道:「我聽村裡人說,這兩日王管事常帶人來,似乎有意將山腳辟出的小山包和周圍的地賣了?」
王田雖不願意承認,卻也不得不點頭。
上回被錢豐罵了個狗血淋頭,讓他不得不管這一攤子事。
當初要不是尹萬利那廝慫恿自己辟了那塊地,說是同官府打點好了,支持旱災辟荒且成本低多了,便由著他去辦了。
如今好了,這村裡沒人願意種,花出去那些農具人工連本都沒回來,還有個窟窿等著自己填。
這幾天他找種地好手看了,這些個鳥土,哪裡是什麼天乾的種不活作物,又硬又不肥根本就不適合種地,他才知道自己被尹萬利那小子算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