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此糕非彼糕
宋梅見她獃獃的站著,以為自己說錯話了。
雖說是朱氏重男輕女,可比起二房一家小孩在朱氏底下的日子,還是強上不少的。
南姐兒自從沒了二叔和二嬸,整個人都大變樣,自己的這番話隻會勾起她不好的回憶。
宋梅低頭看了眼手裡,軟乎乎熱騰騰的蜂糖糕,將油紙系好,狠心從懷裡摸出個綉著紅梅白雪的荷包,「走,我知道有一個賣乳糕的鋪兒,我帶你去嘗嘗。」
兩人七拐八繞的,大約走了一盞茶的時間。
進了一條窄巷裡,遠遠就聞到一股乳香味,那香味無膻,濃稠似在爐上滾好許久的奶茶,點了蜜糖,香甜勾人。
宋南絮面色愈發不好,這味道太熟悉。
早就知道這葉國類似宋代時期,沒想到這吃食、茶店,糕餅之類也是如宋代一般豐盛,看來還是自己大意了,以為曲奇餅乾能湊巧賣火了,再想一個方子也不會太難。
宋梅倒是沒注意宋南絮的神色,拉著她興奮的往前走,邊走邊嗅,「嗯嗯······正是這個味道,怎麼樣?是不是光聞著都饞了,你放心,這回我來請你,你想吃多少我都給你買。」
話剛落音,手下一重,反倒被身後的人拉著往前走了。
宋梅瞧著她這般急,不由笑出聲來,「你慢些。」
這攤子極為簡單,店面不大,在外邊沿街支了個草棚,最前面支著兩口大鍋,呼呼往外冒著熱氣,攤主是個上年紀的老嫗,正踮著腳,費勁將大蒸籠往下搬。
「蒸的?」
宋南絮盯著鋪前兩口竈,有些愣。
宋梅瞧她這樣子,以為是嫌這地偏店破,忙道:「你別瞧著鋪子不起眼,我以前聽我娘說這鋪子是打她小的時候就在了,算來都是幾十年的老店面了。」
好不容到兩人了,又賣光了,隻得再等下一籠。
宋南絮立在兩個竈眼間,直勾勾的盯著鍋上的蒸籠。
那老嫗瞧她這模樣,知道是頭回來的,笑呵呵道:「姑娘,要不尋個凳坐會,這剛端上去蒸,還要等上一會呢!」
「無妨,我就是聞著香甜,想瞧著起鍋。」宋南絮笑了笑。
老嫗見她執著,也不再勸,又等了小片刻,可算是起鍋了。
揭開籠布的瞬間,牛乳與米香交融直衝鼻腔,等霧氣消散後,瞧見籠屜的白白胖胖的糕點,宋南絮微微鬆了口氣。
這乳糕是用大米磨成粉,摻了牛乳和面,類似於後世的米糕,麵皮光滑緊實,側面蓬鬆有空隙,瞧著格外的彈軟。
可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蒸蛋糕與這相差的不過是麵粉和米粉的區別。
這種細微的差別,有可能別的地方早有類似的東西,隻是這清水縣沒有罷了。
兩人出了巷子,宋梅瞧著她還捏著乳糕不吃,忙道:「別幹看著了,吃吧,要不夠,我這塊也給你。」
宋南絮看著手裡的白胖糕點,腦袋飛速轉動。
還好是今日提前知道了,既然蒸的不行就用烤的,等得空回去多試上幾次,應該還是能成的。
這麼一想,心也寬了,沖著宋梅揚唇朝道:「梅姐,多謝!」
宋梅被她這麼謝著,先是一愣,隨後有些不好意思,「不就是一塊糕點,不至於不至,要不是不夠,姐姐我還給你買去。」
宋南絮搖了搖頭,直說自己想到好的點心方子,現在要去雜貨鋪裡買些東西,拉著她往前走。
宋梅見狀,暗暗鬆了口氣,將自己乾癟的錢袋子快速揣進袖袋裡。
十五文一塊,真真的肉疼。
本來還想攢著這些錢,等下月去水粉鋪子裡置些茉莉粉搽面。
宋南絮徑直去了雜貨鋪子選好各色能用上的食材,意外見牆上掛著幾個圓滾的瓢,興喜道:「店家,這是什麼?」
店家狐疑的扭頭,見她指著自己身後幾個椰瓢,笑道:「這個,這叫做椰子瓢,還是前兩年有個散客帶來的,說是比水葫蘆瓢更結實,我想著稀奇留了幾個,嗐!結果除了你來問,都沒人要這玩意,你要一個不?給你算便宜些,十文!」
宋南絮想著家裡瓢也裂口了,便點頭接受,又追問道:「既然有椰子瓢,那您知道咱這一片可有這椰子賣的?」
店家思索片刻,搖了搖頭,「沒見哪有有賣這東西的,不過,椰子酒我倒是知道,你往城東有個李家果子鋪,她家有這椰子酒賣,你且去問問看。」
雜貨鋪的店家見她是老主顧,說話也不藏私,給她指了條明路。
「果子鋪賣酒?」宋南絮有些不解。
能賣酒的一般分作正店,像是攬月齋那樣的,能去官府購了酒麴,自己能釀造酒水,再者就是普通的腳店,一般沒有釀酒的權利,隻能往正店購置酒水二次販賣。
一家果子店竟然能自己釀酒賣?
「嗐,她家不是專門制酒的,且也用不著酒麴,隻打些清酒自己加工做成些果酒,兜售給街坊鄰裡的,價格比外邊便宜,要不是我與姑娘熟,我都不叫你知曉。」店家見左右無人,笑著解釋道。
宋南絮謝了兩回,為表感激,又撿了些家裡缺的物件置辦好。
從雜貨鋪子裡出來,正巧遇上尋來的趙玉。
「你怎麼尋到這來了?」
「去了趟李牙人的鋪面,正巧撞見他出門,說是你們在這附近,我想著早上你說要採買些東西,便想著是不是來這了。」趙玉說著,接了她手裡的東西往車裡安置。
「東西可買完了?」
「回家吧,天色也不早了。」宋南絮看了眼天色,先將宋梅扶上驢車。
這幾日先緊著將村裡田土的事情先辦好,再者將趙玉後日便要隨著王家上京了,吃食的事情打聽到來路,等回頭再來慢慢制了。
「這些是尤夫人送來的?」
宋南絮上車便發覺車裡添了好些東西。
有大包袱系著的,還有些匣子盛著的,上頭包了好些藥包,齊整的碼了一小摞,宋梅坐在裡邊還略顯的局促。
趙玉瞧了眼裡邊的東西,取了將車壁上的軟墊替她鋪好,才道:「嗯,說是那邊濕熱,準備了些適用的藥材與路上的一些吃食,還有別些學生也送了不少,隻收了是些日用之物,凡是貴重的東西一律退了回去。」
「你這夫子做的倒頗有成就。」宋南絮打趣道。
尤袤一改往日桀驁不馴,日日讀書練字成了書院一段佳話。
尤夫人在縣裡諸位夫人面前誇讚趙玉不下數次,後期不少人都將家裡的孩子送到趙玉的學堂上。
如今知道他要離開一段時間,這些學子陸陸續續送了不少行囊物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