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餞行2
「不是胡說。」
樂姐兒狠狠搖頭,生怕對方不信,反手指著屋裡其他人,「二哥,三哥還有玉哥都看呆了。」
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果真見幾人直勾勾的看向自己,就連趙玉也難得出神。
宋南絮手指攪了攪裙帶,麵皮有些發燙,喃喃道:「我想著大夥給玉哥兒餞行,便想著拾掇乾淨些······」
「哎呦,早該這樣了,十四五的姑娘家,成日寡頭素麵的,你瞧瞧這麼拾掇下,我看了都捨不得挪眼了。」牛嬸子瞧她不好意思,連聲解圍。
牛春花立馬也接了話,招呼眾人上桌。
因著人多,便用兩張桌兒並了起來,十個人擠擠挨挨的圍桌而坐,桌上十幾個碗滿滿當當,葷素皆有,比過年還豐盛。
宋南絮自知今日事多,下不了竈,昨兒便從縣裡熟食店裡購了不少,什麼糟鵝鹹雞,鹵煮的羊蹄子。
中央還有擺著一碗滿滿登登的紅燜羊肉,連骨帶皮劈成大塊,醬色裹身,聞著便噴香。
這是昨夜宋南絮點了炭爐,吊在瓦罐裡燜了一宿,皮肉酥爛。
這羊肉素來貴,單論肉價便碾壓豬肉好幾倍,一斤羊肉足要一百文上下。
所以養羊者多願兜售給大戶,想是下水、羊蹄這東西才捨得留用,更別說平多百姓,十來年不聞羊膻都有可能。
牛嬸子她們來,隻消尋那素菜置上幾道便能開飯。
這般作為,不為別的,一來是來者是客,自個不在不好由著人家客人忙前忙後的置辦席面,二來是牛家姑嫂制的葷食實在不好吃,多為清燉,那豬肉的肥膘都是微微煸一會便燉了,說是肥的吃了香。
這也不怪她們,一年到頭沾不了幾日油葷,自然是偏愛肥肉。
可家裡幾人胃口早被宋南絮精烹細作的養刁了,這樣的做法,隻避開不挾挑那裡邊的素菜用,思來想去便隻得將這肉菜從熟食店買了來。
一桌人盯著桌面的上的菜捨不得挪眼,論禮貌得長者動筷,桌上宋大山為長,可他按著筷子隻笑看著宋南絮,壓根沒有起筷的意思。
牛家姑嫂忙著給眾人斟酒,自家的兄弟姐妹更是把眼神落在她與趙玉身上。
宋南絮隻得先夾了第一筷子的菜放入宋大山碗裡,「大家都餓了,快吃吧!」
有了這一句,眾人這才歡喜動了筷。
一口肉菜入了肚,勉強安撫住肚裡的饞蟲,宋大山常年綳著臉緩了緩,端了手邊的酒盞看向趙玉,笑道:「玉哥兒明日要遠行,願你這一路平安,早日歸家。」
「多謝大伯。」
趙玉連忙端盞,略低了一寸迎了杯,這才一口飲下盞裡的酒水。
牛春花見了,取了碗也給自己滿了一杯,頗為不舍道:「我不是個有酒量的,明兒哥兒要走,我好歹要喝一盅,你這一去又不知多久,一個在外邊要保重身子,遇事且莫要與人起鬥氣,免得孤身在外,遭那起子小人暗算,另一個則是,莫被外頭的鶯鶯燕燕絆了腳。」
前半句還沒問題,這後一句出來,牛嬸子立馬皺了眉去拉自家大姐,「你這酒還沒喝就醉了,說這胡話。」
這話說了豈不是讓南姐兒擔心?
本就隻是領了個婚碟,這席面都還未辦,禮也沒成,這事她倆私下確實擔心過,可瞧著趙玉不似那人,便未曾在宋南絮面前多言過。
牛春花掙了掙自家弟妹的手,笑道:「玉哥兒別惱,論事別人,我就不說了,可咱幾家親人一般,這話自當交代,哥兒要聽進心裡才是。」
「大娘交代,我定放心裡,此去隻專心辦事,旁的我一律不聞,事情辦完我便趕回,家中隻有南絮一人,又有年幼弟妹,我走後,凡事請各位長輩幫襯一二,趙玉再此感激不盡。」
趙玉單手將宋南絮的手圈在手裡,立身端了酒水,朝著滿滿桌的人開了口,似是那要上戰場不放心家中妻兒的將領,低垂著腰身與人託付。
「好好,我知你是個懂事的,家裡的事你隻管放心,我與你大伯,嬸子都會顧著的。」牛春花見他這般,不免紅了眼,將他按坐在凳上。
牛嬸子見狀忙從懷裡拿出個包袱,露出一雙青面纏竹葉的靴子,還有幾雙棉綢襪子,遞給趙玉,「這時節出了門,用不著多久天便冷了,這是我與你大娘特意趕出來的,手藝不好,你也別嫌棄。」
「多謝嬸子。」趙玉起身接了來,滿心動容。
民間男子多穿平頭鞋履,靴子費料費工,做雙靴的布便又能做上兩雙鞋了,且素日幹活也不便穿脫,隻有那富貴人家才捨得制靴來穿。
那鞋面特意用了緞,一瞧便要費好幾錢銀子,這樣一雙鞋,怕是又費了牛家賣豆腐一月攢下的銀子來。
「二位還忙這些,哪裡會短了他的。」宋南絮拿在手裡瞧了又瞧,上頭針腳極密,鞋底子比外邊買的還厚實一寸。
這樣厚的鞋底納起來最為費勁,好處便是經久耐磨,穿著厚實舒服,走路起來格外柔軟。
「你不愛這些女工,不曉得外邊買的好賴,那成衣店的鞋多不合腳,且用料哪裡趕得上自家的,裡邊我加了兔絨,冬日裡暖和,走路在外邊不容易長凍瘡。」牛嬸子惱瞪了眼宋南絮,順了順她額前的碎發。
宋南絮瞥了眼她身旁的牛蛋,摟著碗直勾勾盯著桌上的羊肉,身上上下衣裳半新不舊的,可底下那雙布鞋趿拉著穿,腳後跟越過鞋底子半寸長。
牛嬸子順著她的目光瞧見了,面色赧然,「小孩子長的快,新鞋正做著呢,他也不愛穿鞋,天日就愛赤腳跑,這會天涼了,這才嚷著要穿鞋。」
牛春花跟著連連點頭,「玉哥要走,咱自得先趕急的,你快別念叨,小子們都饞了,快吃飯。」說著往各個小孩碗裡裡夾了一筷子糟鵝。
隻字不提,牛蛋那還未做好的新鞋,是撿著趙玉做剩的布料裁的鞋面。
家裡無甚田土,全指著豆腐生意,多虧南姐兒捨得教這立身的本事,她們家中沒什麼拿的出手,隻能想到這一遭了。
左右幾人將話題岔開了,一面吃飯,撿了些家常趣事來講,企圖沖淡離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