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轉學籍
「你想去鵬城?眼下正好有個機會。」姜以清見狀說道。
「之後我和你二姐三姐,都要留在鵬城那邊發展,所以想把你也一起帶過去。」
「你需要考慮一下,是現在就跟著我們先轉學過去,還是等中考完之後再轉。」
其實以姜以清來看,她無論參不參加的中考,到了鵬城都是需要重新開始的,所以在黃安縣的這次中考,其實就是可有可無了。
但姜以妍畢竟也是努力了三年,如果她自己想要一個結果的話,那就留下來考。
姜以妍聞言,卻是一臉自通道,「大姐,我選擇現在轉學,無需擔心影響我的學習成績。」
「如果我連考上高中的把握都沒有的話,那趁早另謀出路,可別呆在學校裡浪費時間了。」
「好,夠自信,不愧是我姜以清的妹妹,那既然如此,下午咱們就去學校找老師校長說這件事吧。」
「嗯。」姜以妍開開心心的點頭,然後低下頭,開始大口大口的吃飯。
每次跟幾個姐姐一起,帶她出學校吃好吃的,就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雖然這次三姐不在,但馬上就能去鵬城,跟她一直見面了呢。
吃完飯,三姐妹在飯館裡休息片刻,便趕在上課鈴聲響起之前,找到了姜以妍的班主任李青青,同她說明姜以妍要轉學的事情。
李青青聽完這件事,不由皺起眉頭,「你們是妍妍的姐姐是吧?」
「你們想帶妍妍轉學到鵬城接受更好的教育,這點我認為很好,但凡事都要講究時機,眼下距離中考已經不剩多少天,在這個檔口,她更需要的是穩定的學習環境。」
「你們貿然把她轉到鵬城去,她能不能快速適應那邊的學習環境?」
「況且,以妍妍目前的成績來看,她拿下縣裡狀元,考進咱們市裡高中也不無可能。」
「我認為沒必要在這個時間裡折騰孩子。」
李青青是完全站在姜以妍的角度上為她考慮的,這裡面不存在任何,不想放跑縣狀元的私人心理,在她心裡,學生的前途大於一切。
但話又說回來,姜以妍如果能夠留下來,突擊縣狀元,到時,即便她依舊選擇到鵬城去讀書,縣狀元這個名頭,也能讓她在那邊的學校得到更好的待遇。
總之,李青青認為姜以妍留下來,安穩度過中考更為重要。
姜以清也明白李青青是真的在為姜以妍做打算,因此她態度和善,「老師,您擔心的問題,我們已經事先與姜以妍交流過了,她的回答是,『讓我們相信她』,所以我更想尊重她的意思。」
姜以妍也點點頭,「對,老師,我已經決定先轉學到鵬城,然後在鵬城參加中考了。」
「如果我本來能拿第一,但因為轉學而導緻丟失第一的話,那說明我本身距離真正的第一還差很遠,所以能不能在黃安縣拿這個第一,也就不重要了。」
「我個人更想去鵬城挑戰一下,探一探我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姜以妍語氣裡除了自信之外,還帶著幾分躍躍欲試。
李青青看著姜以妍意氣風發的模樣,她輕輕嘆一口氣,「既然如此,那老師就不阻攔你了。你們現在跟我一起去找校長吧。」
到了校長辦公室,幾人又是一通扯皮。
比起李青青,校長更看中姜以妍衝擊狀元後,給學校帶來的實際聲譽。
隻可惜,他的這點小心理,萬全抵不過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意願。
因此,雙方經過一系列扯皮之後,姜以妍如願的轉出了自己的學籍。
等她們搬著書本,離開城南育棟時,李青青帶著初三年級的英語老師,一起來為她送行了。
「妍妍,以後回來記得來老師家裡坐坐。」李青青幫姜以妍把宿舍裡的生活用品都帶了出來。
「嗯呢老師,我會的。」姜以妍乖巧的答著。
英語老師則戀戀不捨的,把姜以妍的第五本英語詞典還了回來。
這詞典死貴死貴的,他根本就捨不得買,因此隻能借姜以妍的回去看一看。
「去了那邊也要記得學好英語啊!這門學科未來的用途會比較大,因此一定要學好學精。」這也是個真誠的提醒了。
他英語雖然說的不好,但比起學校裡其他隻會做題不會讀的英語老師,也是強了不知多少倍。
因此他更清楚,學英語的用途不僅僅在做題上,而是在日常交流上。
姜以妍的家長這麼重視她的教育,願意斥巨資為她買英語輔助教材,更願意送她去更好的學校,因此他也希望她能抓住這次機會,努力讓自己的未來更光彩。
「嗯。」姜以妍緊緊抱著詞典點頭。
姜以清見狀,忽然說道,「老師,這套詞典的用處很大嗎?」
英語老師聞言一愣,隨即點頭,「是的,姜以妍同學手裡的這套詞典,是去年新出版的,足足五大本。」
「裡面有好多用法,語句,是別的英語輔導資料上都沒有的。」
「她如果能把這套詞典完全吃透啃透,應付未來的一切英語考試,那都是沒有問題的。」
「那,學校圖書室裡,沒有這樣的詞典嗎?」姜以清又問。
英語老師聞言,尷尬一笑,「哈哈,是沒有,畢竟買這麼一套也不是筆小數目,學校裡又時常資金緊張……」
這下姜以清懂了,她也沒有再死追著硬問,隻是在心底有了些別的想法。
等跟兩位老師告別,她把姜以妍的書本都扛回家後,便對著倆妹妹說道,「我現在有個任務想交給你們去辦,但因為過兩天我們就得回鵬城,所以你們得把這事快速辦妥。」
「啥任務?」姜以寧好奇。
姜以清看一下時間,然後開口道,「我想給學校捐一批學習教材,等下去取錢給你們,然後由你們到市裡去選書,並且把這些書運回學校。」
姜以妍聽完姜以清說的,當即就開心的跳了起來,「大姐,我跟二姐去,我知道那些教材對我們學習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