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12章 有人作祟
秦氏一句“不吃就滾”可算是捅着馬蜂窩。
蓮花兩個嫂子大吵大鬧,扯起還在桌上抓菜的孩子就走。
蓮花娘放下筷子就哭:“蓮花是啥命,生女兒就這樣被人糟蹋,連我們這些娘家人來吃點飯也攆。”
秦氏氣得破口大罵:“你又把那貓尿流起給誰看,我哪裡糟蹋蓮花了,這飯是你自己不吃的。”
她跟蓮花娘倆親家一個嗓門大,一個動不動就哭,逃難路上兩家待在一起就吵架。
屋外,蓮花兩個嫂子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對聞聲出來的各家村民控訴:“蓮花嫁過來就被磋磨,現在好不容易生下孩子,卧房裡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
徐家村現在多數是外來戶,自己可得把秦氏以前的事宣揚出去。
田家距離最近,桃兒娘抱着孩子走出門來,聽到蓮花兩個嫂子這樣說,連忙道:“每家都剛修房,還欠着錢得還,我們都沒有添置家具。”
其他人也這樣說:“是呢,我們都忙着,都想等着下年閑下來再添。”
等下年蚊香作坊停工,自己有錢又有閑,才能請木匠來家裡打櫃子做桌子,現在家家用竹桌竹凳竹床先湊合着。
誰家也不能一下就把什麼都置齊,再說夏天用竹器是最正常不過的。
蓮花大嫂子不相信,兀自嚷嚷:“你們村能賣青糧,又有作坊,我那妹夫還在藥坊上工,一個月怎麼也有二兩銀子,到鎮上買現成的就是,這就是摳門,不想給我蓮花妹子嚼用。”
桃兒娘見她這樣吵吵嚷嚷的不好聽,無論誰對誰錯,以後蓮花和根慶都會覺得丢人。
她立即将蓮花的兩個嫂子帶回自己家:“妹子,這大熱天的曬不得,你到我家來坐,喝點水,吃碗飯!”
蓮花的兩個嫂子也存心想拉人說話,桃兒娘一喊就去了。
再說秦氏堂屋裡,蓮花娘在跟秦氏吵架,說的都是以前在路上那些雞毛蒜皮的事。
卧室裡,夏母在極力安慰蓮花,讓她别管外面的事,有江村長在總能解決問題。
一個才生孩子三天的人可不能生氣,氣極直接就沒奶水,苦了孩子也累了當娘的,最怕的還是會出血,那得丢命。
清官難斷家務事,江枝也不知道這突如其來的鬧是從哪裡來的,她隻能先喝住秦氏,讓這親家倆閉嘴。
然後叫了徐根慶在旁邊,問蓮花娘家到底是想幹啥,這可不是親戚和睦相處的态度。
好好的洗三鬧成這樣,徐根慶很生氣:“蓮花兩個嫂子一來就問家裡錢誰管着,我說我的在蓮花那裡。
她們又問賣青糧做蚊香的錢,我說那是我娘自己幹活掙的,由娘自己收着的。
兩個嫂子和丈母娘就有些不高興了,說家裡的錢都該給蓮花,我娘貪吃會亂用。”
江枝一聽也不高興了。
她知道徐根慶在藥坊的工錢是蓮花收管,秦氏自己種地做蚊香也有收入,就留在她身邊買點東西方便,還準備給小孩子打手镯子。
秦氏以前自己當兒媳婦時是沒有機會掌管錢财,後來是繼女當家,等到大兒媳婦進門,她就更是邊緣人。
好不容易現在自己掙錢自己能花,又被外人惦記上。
蓮花娘家也不富裕,勉強夠填肚子,可兵亂一跑,再回來全部空了家底,算是重新白手起家。
但去年蓮花家比徐家村還好些,至少家裡房子還在,隻需要地裡種出來就有吃。
徐家村一把火燒得連避雨的地方都沒有,大雨一來,秦氏的窩棚都塌了,還站在雨中哭。
窮人是沒有親戚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兩家默契的沒有來往。
直到蓮花懷孕,徐根慶在藥坊上工,秦氏得意洋洋給蓮花娘家送端陽節禮,這關系才又走動。
現在蓮花順利生下孩子,本該和氣開心,可蓮花娘家又開始鬧鬼。
江枝沉下臉問徐根慶:“你和蓮花是啥意思?”
這種事情為難的都是小兩口。
徐根慶兩手一攤:“江嬸子,不怕你笑話,我心裡清楚得很。
蓮花娘和嫂子們口中說是為蓮花好,讓蓮花管錢。
其實好拿回娘家,而且這些事情都是我那大姐弄出來的。”
大姐?
就是嫁在附近鎮上,跟徐根慶同父異母,隻比秦氏小四歲的繼女!
徐根慶繼續道:“她跟我娘關系不好!”
其實他跟這個姐關系也不好。
以前那個大姐偏袒大哥,對自己很是冷淡,沒少說自己和娘的壞話。
等爹和奶奶死後,大哥還沒有成親,那些叔伯都說娘不好,怕虧了大哥。
于是這個家就依然被已經出嫁的大姐管着,娘和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
隻是随着自己年齡漸漸大起來,娘也就跟大哥大嫂吵架的次數多起來。
江枝感歎,一個是想護着親弟弟的十二歲繼女,一個是生下親兒子的十六歲繼母,這關系放在宅鬥劇裡,狗血劇情每天能寫三集,生活中分分鐘都是戰場。
想擺平這一地雞毛,徐家人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徹底壓住一方,最好拿捏的自然是秦氏。
而且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長輩需要讓着小輩。
等到秦氏當婆婆,多年委屈難消,又對繼女繼子繼兒媳婦打壓,家庭倫理劇是一場又一場。
好在現在秦氏不用受委屈了,不管别人怎麼說,隻要自己家人團結,那就能抵抗一切外來的風波。
所有的關鍵還是小兩口怎麼想。
問清楚徐根慶的打算,江枝走進蓮花的卧室。
誰知搭眼就看見流淚的蓮花,頓時急道:“你傻啊!現在你哭瞎了眼睛,以後能害着誰,隻能害你自己!兵亂都過來了,根慶跟你好,你婆婆對你也好,還有啥天大的事解決不了的!”
旁邊夏母也道:“你江嬸子說得對,好日子還在後面,你得把自己照顧好。”
蓮花擦幹淚:“嬸子,我嫂子說娘家沒錢吃飯,現在我過得好,要我每月送些糧錢回去,這事不對啊!”
夏母歎氣:“别答應,你上面有兩個哥哥嫂子,這事怎麼也輪不到你一個出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