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33章 鴨子的腳闆
王家兄弟把櫃子搬進王小菊房間裡,又看看還差什麼家具。
之前江枝租住的房間買過床桌已經搬走,現在幾個房間啥都沒有。
“你家桌子,凳子都不夠,我量個尺寸再做一張床來!”王老大把幾間房看過。
王老大沒有帶尺,他是木匠眼睛就是尺,在地上走幾步心中有數該怎麼做。
王小菊闆着臉進竈房,鍋碗瓢盆摔得山響,最後端出三碗醪糟荷包蛋。
江嬸子說讓自己燒兩碗開水,自己就燒了。
巴郡人招待客人的“燒開水”,其實就是煮荷包蛋。
三碗荷包蛋,每碗三個,王老大一碗,王老二一碗,徐根寶也有一碗。
等他們端好,王小菊正準備拉着眼巴巴吃着手指的磊子走。
王老大起身去廚房:“再拿一個碗,我給小菊和磊子分一個蛋。”
王小菊站住,憋着臉悶聲悶氣:“我和磊子煮的有,你吃你的,不分!”
現在比不得以前,家裡的蛋要藏着掖着省着吃,她給孩子和自己也煮了。
旁邊徐根有家裡,江枝沒有去湊熱鬧,正跟劉氏說話:“他們兄妹自己能解決,我就不去話多了,小菊是個犟的,王老大他們不請自來,她肯定不高興,等說開就是。”
劉氏點頭:“是啊,小菊不說我還是看得出來,她每次從鎮上回來臉色都不好看,親戚處還是要多走動。”
江枝在劉氏這裡坐了一會,沒有聽到隔壁有動靜就回自家了。
她不擔心王家兄弟要幹什麼,王家兄弟是真的想跟妹妹和好,還是想進村拉一把生意,這些都不重要。
隻要不起壞心,村裡的木活也可以讓他們來做。
要是不老實,自己肯定能讓他們知道鍋兒是鐵打的。
其實江枝是多慮了,小地方消息靈通,徐家村發生的所有事整個鎮都知道,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自己尋死。
至于王小菊。
在見過村裡收拾徐長壽等人的處理方式後,大家對盜竊和背叛的下場心理清楚,王小菊是一個聰明人,不會自斷生路。
王家兄弟在小菊家待了小半天,臨走前還專門到江枝家裡來打過招呼,把自己的姿态擺得極低。
就連小滿爺和徐長明都說:“王八爺死了後,這兄弟還是規矩了很多,沒以前那麼厲害。”
江枝記得曾經有句話說:真理從來都在大炮射程之内。
還有一句話更貼切:武力會讓人頭腦清醒。
今天幸好小滿和二瑞不在家,否則王家兄弟會更老實聽話。
這兩人在賀過房、擺過酒席之後,就被縣衙召走有事,他們挂着官職,還是需要時不時點卯。
村裡具體修房之前,還有農活沒有完成,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挖紅薯和播種冬小麥。
隻有這些事情做完了,莊戶人家就基本上進入農閑,也是冬季維修水利,服徭役和修房造屋的最好季節。
馬上就要修房,三戶外來流民如今已經知道可以跟其他村民換工,趁這個機會他們就拼命幫别人幹活攢工分。
先幫江村長家幹活,把地裡紅薯挖好挑回來,再幫其他人家。
李老實和秦氏也在地裡幹活,老遠就能聽到秦氏被李老實逗得笑不停,惹得其他幹活的人頻頻看過來:這兩個人簡直就是鴨子的腳闆一連,恨不得粘在一起半步都不分開。
兩人沒臉沒皮,也不管别人怎麼看自己,反正有點不顧别人死活的秀恩愛,真就天天出雙入對。
秦氏更是對李老實體貼入微,連挖紅薯都直接搶過鋤頭:“老實,你别累着了,我挖,你隻在旁邊撿就是!”
李老實也不當勤快人,笑嘻嘻讓開:“秦嫂子,晚上我給你捏肩端洗腳水!”
秦氏眼睛都要浸出蜜了!
挖完後,秦氏用肩背,李老實用老騾子馱,又一路把紅薯搬回徐根慶家的地窖。
蓮花剁着青菜,再把那些紅薯藤子也剁碎準備煮豬食,見到婆婆和李老實搬紅薯回來,趕緊出門幫忙接住背簍:“娘,今天根慶夜班不回來,我做了麥粑,煮了鹹蛋,就讓李叔留下一起吃,也好喝口酒解解乏吧!”
秦氏瞟一眼正裝模作樣給騾子整理發型的李老實,點頭道:“這幾天你李叔幫着起紅薯累着了,是該喝點酒。”
說完才問:“南南呢?”
蓮花在竈間忙,怎麼沒有看見小孫女在旁邊。
蓮花道:“在大香背上睡覺呢!她們在房裡撚線!”
“唉,你就慣着吧!誰天天的背着睡,以後看你怎麼辦?”秦氏大着嗓子生氣。
蓮花笑道:“娘你以前說過,慶哥就是在你背上長大的。
吃飯要背着,幹活也得背着,經常尿你一身沒法換,隻能把濕衣服穿幹,你忘了?”
秦氏一愣,聲音轉低,嘟囔道:“這些我都忘了!”
江枝的四水堂裡,她也準備吃飯了,小滿爺和小滿奶,還有小滿都在這邊。
從修房開始,譚氏就專門煮飯,此時,她已經做了三個菜擺在桌上。
大家一起坐下吃飯,譚氏自己不吃,站在旁邊伺候着。
她在楊家已經習慣在伺候完一大家子後,自己才在竈間吃些殘湯剩水,這樣她心理舒服。
江枝也不再勉強她同吃,隻吩咐她記得要給自己留飯,别餓着。
二瑞看一眼譚氏,就跟自家娘說起章縣令下發的通知。
又到征收稅糧,服徭役的時候,他和小滿也有任務,就領了梨花鎮這邊。
現在他問怎麼辦?
江枝一邊吃飯一邊道:“該交稅糧就交,你們找宋亭長帶着,别多說話,他怎麼做就跟着學。
也别壞了良心,拿芝麻大的權力故意為難人,更别貪錢!”
二瑞和小滿是第一次參與這種活動,還得先跟着那些老油條學經驗。
現在十月,官府制藥所需的幾樣藥草早過了采收季節,已經停止征藥,正好開始征糧。
小滿爺也道:“去年的服徭役是平整驿站地基,今年不如就領清理一段官道路溝。”
江枝一下就反應過來:對呀,這些官道邊溝年年需要清理,自己不如就找章縣令承包一段官路的日常維護工作。
雖然又是一個自攬的苦活,但這樣官道通暢,也避免了村民每年服徭役需要東奔西跑,離家數十裡風餐露宿的困境。
她把這想法一說,二瑞就道:“這樣我們就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修路,不用縣衙督促。不過,娘,是不是先跟縣衙工房商量一下?”
他在工房挂職,管的就是農業、水利,商量這事自然是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