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開荒

第一卷:默認 第466章 改進蚊香流水線

  陰雨結束,陽光明媚,氣溫回升,巴郡短短的冬天即将過去。

  徐根有和田貴帶着幾十個來學習的人翻糞土和稀泥,準備早茬苞米的糞球育苗。

  現在播種時間雖然早了一點,但隻要蓋上厚草保暖,也不妨礙種子發芽。

  各村來的人都是種地的農戶,這些事情隻需要說到,眼到、手到,他們就能掌握技巧,做得又快又好。

  于是三天時間,這批免費進修生就把江枝地裡的農活幹完。

  又留下幹了兩天,把村裡其他家的地也鋤了一遍,讓原本還有些意見的村民不再抱怨。

  其實最初大家都不願意把技術外傳,說隻要自己村多收糧食,不要管其他人怎樣。

  江枝覺得這想法不好,人什麼時候都是“患不均”,别人餓肚子,自然會盯上那個吃飽飯的。

  一亂起來就成了“你有糧我有槍,你家就是我糧倉”,被人搶走還不如早早結個善緣,讓大家都能賺到錢,糧滿倉。

  這些來學習的不偷懶,幫着幹活讓村裡人滿意。

  其實就是大家都滿意,大學生們來學習也受益匪淺。

  什麼麥地中間的預留行,玉米套種,輪種,青儲技術,用青儲就可以多養牛羊增加農家肥……

  這些都是他們靠祖輩傳下去農耕技術沒有的,或者是隻知道這樣種好,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卻不知道。

  已經有兩年操作的田貴等人,毫不保留的把這些經驗全部教給各村人,讓他們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安排。

  至于還有棉花種植技術,苞米人工授粉還需要到季節再來學習,一次是學不完的,還得來幹幾次活。

  經驗很驚喜,那些外村人一問這些技術是哪裡來的,立即就有人把夏秀才背“相牛經”,吓到牛販子的事繪聲繪色添油加醋的說了。

  “你是不知道,這書裡面有學問啊!什麼都有,有金葉子,學好了翻書跟翻銀票一樣。

  你看我們村現在修學堂,讓所有孩子都去念書,以後人人都懂相牛經,這些種地的事就更不在話下了。”

  前有夏秀才談“牛身上長幾個旋”,唱着歌吓傻普通人眼中精明能幹的牛販子一事,讓大家知道書裡有學問。

  後來江枝又把自己出門全部說成是“進城學習”。

  聽習慣了,現在徐家村的人也把“人要經常出門學習”二字記在腦中,而且對學習使人進步這個道理深信不疑。

  各村裡人在學習,江枝雖然沒有親自教學,也沒有閑着,她在跟王小菊,徐根生他們商議蚊香作坊改進。

  前一年是讓人攪拌草泥再分發給各個台子,用竹筒擠壓成條再盤出形狀。

  但江枝覺得太慢,這一年多時間來,她回憶起以前蚊香盤形狀。

  在現代蚊香盤是兩盤緊密相交,想完整掰開還是一個技術活,顯然不是後來才盤上的。

  這個簡單的工藝技術讓江枝琢磨了一年多,昨天去看藥片,她才茅塞頓開,直後悔自己真是笨蛋了。

  “先把蚊香泥壓成片,再用切刀直接壓出盤……”

  王小菊和徐根生,還有李老實聽得一臉茫然。

  江枝說得連比帶劃,看大家都聽不懂,她也急了:“唉,小菊,你讓你哥再做一個壓棉花籽那個機子就是!需要做大些,我已經讓二瑞找鐵匠打刀片了。”

  這次王小菊是聽懂了:“嬸子,你是說大的軋花機!”

  她以前彈棉花用時需要擠壓出棉籽。

  把籽棉從兩根滾動木棍中間留出的縫隙通過,讓棉和籽分離,叫軋花機。

  “對,用來壓面也一樣可以,做大些三排木棍,至少能一次很寬的面皮。”江枝見王小菊聽懂,這才松一口氣。

  藥坊制藥片是先擀出藥皮,再用固定模具壓出藥片形狀就是。

  現在蚊香盤也可以一樣的方法,先壓成平面,再用環型刀具在平面切割下來。

  隻是這螺旋環型的刀具有點考人,江枝已經用紙畫出蚊香盤的雙螺旋,讓鐵匠紋路照着打刀。

  二瑞拿着圖紙進城找人加工去了,順帶也去給向德金家送“月米”。

  巧雲正月初八生了小老二,前兩天德金媳婦也生了,還是小滿進城去正碰上趕緊回來說,現在二瑞就去送禮。

  對改進技術,怎麼提高生産量,王小菊是最感興趣。

  “滾筒壓片,刀具切割……剩下的那些片泥邊角料再丢回拌料桶裡進行下一次壓片,做好的蚊香盤需要晾曬烘幹!”

  “那就還需要再建一個烘幹房!”

  “這好建,藥坊就有一個,有烘幹房,以後晾蚊香盤就快,不擔心下雨!”

  在江枝的引導下,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慢慢設計出一條土制流水線。

  至于工錢結算,江枝沒有再出主意,在場的三人一個比一個人精,總會想出周全方案。

  現在藥草原料已經得到解決,隻要這流水線一上,日夜不停倒班,生産量翻幾倍。

  王小菊三人都興奮起來了。

  去年賣出的蚊香剛剛把村裡各項開支完,沒有盈利,要是生産量翻倍,就意味着大家的荷包鼓起來。

  “我還有一個建議,如果蚊香作坊要大量生産,最好是把各家土地租給那兩戶後來的流民耕種,也可以讓石家多種地。”江枝不失時機提醒道。

  來村裡落戶的兩戶流民雖然修了房,但能種的地少,又被排除在外面作坊外面,收入有差距。

  這一點江枝也沒有辦法說服村民,畢竟當時就承諾過。

  村長可以收流民進村入戶,但不能随意安排人進作坊,這得由小組長們決定。

  他們要想生活過得好,隻能從村民手裡低價租地。

  村民們想上流水線掙錢,肯定就沒有以前那麼多時間幹農活,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請人種。

  還有石家同樣如此,雖然允許石家進作坊,但這一家人反應慢,動作跟别人合不上拍,反而拖慢進度。

  更何況現在上流水線,有“奪命一桶水”的王小菊在,肯定慢不了。

  石家還不如多種幾畝地,地裡的各種草正好喂豬。

  畢竟石家養豬還是不錯的。

  佩奇的小豬崽們已經放進石家豬圈一個多月了,石家幾個女人們把豬照顧得非常好。

  前半個月,小滿爺奶每天都要過去指點着該做啥,石家女人們就跟着做。

  為了讓豬養成定點拉屎尿的習慣,幾個人不分白天黑夜輪流在豬圈邊守了十天,不許豬随便拉。

  現在每天都在地裡找豬草,混合着砸碎的青杠子一起喂豬。

  圈欄打掃幹淨,家裡各間房也要掃幹淨。

  不幹淨不行,隻要髒了石猴子放學回來看見,他摸黑都掃,不掃不吃飯。

  石老大和石老二在外面幹活回來,如果看見寶貝兒子不吃飯,他們就要鬧起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