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承祖透過虛掩的窗戶看着院子裡哭罵着的鄒承繼幾人,心裡是惡心得不行,這樣的一群人竟然是他的血親。
少頃,他收回目光,看向自己旁邊的鄒蘭華。
她臉色煞白,瘦得凹下去的臉上全是驚恐,心裡很不是滋味。
以前蘭華可是溫婉大方的大家閨秀,如今不過兩個多月,卻被吓成這副模樣。
“蘭華放心,再熬幾天,咱們就能離開這裡。
”鄒承祖小聲的對鄒蘭華說道。
鄒蘭華聽罷,眼裡蒙着的死灰瞬間散去,眼裡泛起光彩,看着鄒承祖,哆嗦的問道:“哥,哥你說的是真的?
咱們,咱們真能離開這裡?
”
這怎麼可能,縣令大人不會讓他們走的。
他們是鄒家人,祖父犯的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不僅他們要死,鄒家老家的親戚們也要死。
鄒承祖點頭道:“嗯,是真的。
你且安心等着就是,姥爺跟舅舅他們不會看着我們爛死在鄒家的泥沼裡。
”
娘死後,包家來過人,雖然被祖父趕走了,可姥爺跟舅舅不會就此罷休,他們定會趁着這個機會,在府城鬧上一場。
鄒蘭華卻沒有那麼樂觀,擔憂的道:“縣令大人都不允許祖母跟祖父和離,姥爺跟舅舅就算想要救我們,又能有什麼法子?
”
鄒承祖沒有多說,隻是堅定的對鄒蘭華道:“你不會死在這裡,一定能離開,放心等着。
”
他已經成丁,或許是走不了了,可蘭華是個姑娘家,有七成機會可以被姥爺家接走。
鄒承祖估摸得不錯,包家已經在府城鬧開了。
包家老爺子已經中風偏癱在床兩年,卻是讓家裡下人把自己擡去了府城衙門,親自喊冤,狀告鄒家謀害他女兒性命,還虐待他的外孫子和外孫女,他要跟鄒家割袍斷義,老死不相往來。
包老爺子是舉人,家裡是真正的耕讀傳家,族裡跟三親之中也有不少讀書人。
如今不但包老爺子一家來了,包氏全族男丁、包家三親裡的讀書人都來了,全都跪在府城衙門外,讓胡通判是不受理這個案子都不行。
包老爺子被擡進府城衙門的公堂後,遞上自家的狀子,老淚縱橫的道:“通判大人,鄒家禽獸不如啊……我家娴娘在乞巧節的時候,被鄒家逼得撞柱而亡……我的外孫子跟外孫女因着知道鄒家的腌臜事兒……鄒友廉生怕兩個孩子把事情說出去,是直接把他們關起來,還派下人虐待他們……您要為老頭子做主啊。
”
包老爺子說話已經不利索,這段話是說得斷斷續續的,可正因如此,才顯得尤為可憐。
胡通判臉型剛毅,神色肅穆,翻看着包老爺子遞上來的狀紙,問道:“可有證據?
”
胡通判雖然沒有去剿水匪,卻也知道水匪的案子鬧得很大,如今包家遞狀紙告鄒家,不用想也知道,是想趁着京城還沒來人,把包氏的兒女救走。
而包氏全族會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保住整個包氏。
鄒縣丞犯的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一旦定罪,包氏族裡也要受牽連。
胡通判覺得包家此舉是在坑他,可他在河安府做了三年的通判,知道包老爺子為人不錯,心裡才沒有生出反感來。
“有。
”包大舅立刻讓人帶來一個下人。
這人是包氏的陪嫁丫鬟,如今已經成了管事娘子,一進公堂就呈上兩封血書。
一封是鄒承祖寫的他們兄妹被鄒家私自關押,以及鄒縣丞示意讓下人每天虐打他們的事兒。
血書上還寫着,求包家救救自己的妹子,隻要把他妹子救出鄒家這個爛泥坑,他留在鄒家受苦也沒事。
還有一封血書竟然是包氏寫的。
這是包氏在撞柱之前,咬破自己的手,在衣袖内寫下的,隻有很潦草的十個字:救孩子,鄒家逼我撞柱而死!
血書上,還印着包氏的一個血手印,做不得假。
鄒承祖的血書還好說,包氏的血書可是撞柱當天寫的,那天是七月初七乞巧節,當時的鄒縣丞還沒有被抓。
黃娘子哭道:“奴婢是給夫人換衣入殓的,當時看見衣袖内有血書,立刻把衣袖剪了下來藏着,是随身藏了兩個月,前段時間才找到機會跑回府城,給包家送信。
”
胡通判讓人驗過兩份血書,又拿來包氏在府城衙門裡留檔的婚書查看過手印螺紋後,這才讓人收下包氏的血書作為證物。
至于鄒承祖的那封血書,府城衙門裡沒有他的手印螺紋做對比,隻能先收下,卻不能作為證物。
胡通判盯着黃娘子問:“乞巧節當天就已經發現包氏血書,你為何不當時就把血書送去給包家?
包氏死後,包家人曾經去過鄒家讨理,你當時為何沒有把血書交給包家人?
”
言罷,啪一聲,一拍驚堂木,把黃娘子吓得一哆嗦,急忙磕頭道:“大人明察,當時鄒縣丞深恐自己被帶了綠帽子的事兒傳出去,是一直看押着我們。
等包家人走後,又過了個把月,我們這些包家陪房才能偶爾出府,可少爺跟小姐是一直被困在府内,不得出院門半步的。
”
又哭着說了鄒承祖兄妹在鄒家隻能吃馊掉的粥水,還被下人毒打的事兒。
胡通判懶得聽她哭,一拍驚堂木,讓她噤聲,又問了包老爺子跟包大舅幾個問題後,說道:“鄒縣丞的案子你們也知道,你們家這事兒,不太好辦,本官得先呈給知府大人過目之後,才能定奪。
”
胡通判拿着案卷起身去了府衙後面找梁知府,把包家的事情告知梁知府。
梁知府最近忙得很,聽到這事兒,皺眉道:“這包家真會給本官找事兒。
”
可包老爺子是個舉人,這輩子也是教過不少學生的,在府城有些名望,且年已過花甲,又是個百病纏身的,親自來了,他不好不管。
梁知府隻能拿過案卷細細看了一遍,問道:“包家對鄒家如此不滿?
在包氏死後可有給府城衙門遞和離書?
”
胡通判道:“遞了,是七月半的時候,剛從鄒家葬完包氏就遞了。
隻是卡在了鄒家那邊,鄒家不樂意,說是包氏已經葬在鄒家祖墳,沒有進了祖墳還和離的道理。
”
又把包家送來的那份和離書遞給梁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