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招兵買馬
一雙鞋、一個雞腿、一個雞蛋,本來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卻是他人的認可。
這也是他們當兵的初衷。
他們當兵時,想當的就是這樣的兵,而非是在孫興手下欺男霸女。
“之前我們和孫興去接管唐家軍的時候,百姓們雖然人人稱贊唐家軍,可我也沒見有百姓給他們送過禮,由此可見,咱們現在比唐家軍還威風。
”
他們雖然跟着孫興欺負了唐家軍,但不代表他們厭惡唐家軍。
其實他們嫉妒、羨慕的很。
羨慕唐家軍受到了百姓的敬重,嫉妒唐家軍有唐施這樣的好将軍,可以護着他們,保護着他們。
如今他們比唐家軍一點也不差!
“我算是理解唐家軍為啥那麼擁護唐施了。
”
一個将軍可以讓将士們千古流芳,一個讓将士們遺臭萬年,換他們也選那個可以讓他們千古流芳的。
“弟兄們,既然都是當兵,當誰手下的兵不一樣。
”
“咱們的家,幾乎都是潼門關的,咱們出來不就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嗎?
”
“跟着狗皇帝混,三天餓九頓,跟着咱們這位新陛下混,頓頓有酒有肉,咱們何不踏踏實實的跟着他?
”
将士們想通以後,訓練比以前更認真了。
以前他們訓練也是白訓練,一身本領都用在了百姓身上。
但現在他們知道,早晚有和朝廷開戰的那一天,現在多訓練一刻鐘,就有可能多在朝廷的軍隊手上多活一刻鐘。
大家訓練的刻苦,唐覺見了也會時不時的獎賞大家。
甘梵仁見大家吃飽喝足,便開始張貼告示,招兵買馬。
甘甜經常纏着甘梵仁,抱着她坐在桌前招兵。
許多人路過,本來沒打算參軍,都忍不住過來看兩眼。
想跟着甘梵仁做事的大有人在,招兵的告示一出,就有許多人報名。
有不認字的大娘路過,還以為是像以前那樣發東西呢,急忙跑過去問。
“咱們這是要發啥呀,咋這麼多人呢!
”
有人哈哈大笑:“我們啥也不發,我們是要報名參軍的。
”
大娘皺眉:“參軍!
上了戰場那可是要丢命的,你們不怕死嗎?
”
“怕!
可若不是大人,我們我們早就餓死了。
”
“大人讓我們吃飽穿暖,我們要報答大人的恩情,我們也要守住這份幸福。
”
一個黑壯的漢子說道:“我們可以死,但我們的家人要好好活着,隻要我們上了戰場,幫咱們這位陛下守住了潼門關,那我們的家人就可以繼續過現在這樣的日子,可以吃飽穿暖。
”
“我家隔壁的鄰居,把女兒賣了,也才換了半袋糠米,如今陛下給我們一人一石糧,還給我們的家人免費治病,還有銀子拿,我們為啥不參軍。
”
這話算是說到大家的心裡了。
經曆過前段時間,為了口吃食燒殺搶掠的時光,大家都不想再像以前那樣苟活了。
他們想活出一個人樣來。
想讓自己的家人也過上好日子。
大娘沉默了一會兒,不知想起了什麼,眼眶微微濕潤。
“之前修路時,潼門關隻許進不許出,糧食被炒出了天價,恰逢我兒媳生産,可家中一點糧食也沒有,兒媳沒有奶,我四處求人也沒借到糧,孫子因為沒有奶沒有糧吃,沒活下來,兒媳也抑郁成疾就那麼去了。
”
“若那個時候能遇到陛下多好。
”
大娘提到兒媳,忍不住落下淚。
有人安慰道:“之前木北縣的百姓來支援時我聽他們說,陛下那時就在木北縣救了好多百姓的性命,陛下在那建了神女廟,和神女禱告,神女賜下了糧食,救了他們的命。
”
“陛下是被神明認可之人,我相信跟着陛下,我們潼門關一定能越來越好!
”
大娘點了點頭:“說的對,我這就把我兒子押來,讓他也來參軍!
”
“對了,你們剛才說參軍給錢,給多少錢啊?
”
“一次性給一百石糧,而且參軍後每個月還給十兩銀子。
”
大娘聽了,眼前一亮:“這麼多!
”
一石糧就夠全家人吃一個月的了。
一百石夠他們吃許久的了。
更不要提一個月還有十兩的銀子拿。
“早說給這麼多啊,我早就把我兒子押來了。
”
“我得趕快回家把人帶來,要不然一會兒該不招人了。
”
大娘匆匆忙忙的走了。
不多時,帶回來一大串人。
甘甜目瞪口呆的看着大娘。
【大娘好厲害,說好的隻帶兒子來,這麼一會兒竟然帶來了這麼多人。
】
甘甜忽然有點緊張。
【等一下,這麼多人,豈不是說我之前準備的那些糧根本不夠用,我還要從系統中變出許多糧食才是!
】
【這麼多人,我要兌換多少次啊,還不如多解鎖一些倉庫劃算。
】
甘甜看着自己之前偷偷摸摸存下的那些金币,忍不住肉痛。
她将那些金币全都用來解鎖了倉庫。
換來了大量的糧食。
她委屈的忍不住咬了一下甘梵仁的胳膊。
她就長了幾顆牙,咬起人來也沒什麼力氣。
甘梵仁知道女兒這是心疼銀子了,其實他也心疼。
自古以來招兵買馬就是費錢的。
如今他們隻是用糧食招兵,沒用多少銀子,就已經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未來幾個月的軍饷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他必須要想辦法弄到更多的錢才行。
想要錢,就需要讓經濟活躍起來。
他歎了口氣抱着甘甜向下一個招兵的地方走去。
他招來的能人義士,都參與了進來。
招兵招得最多的毫無疑問,是邱向元。
他舌燦蓮花,把參軍說的無比榮耀,仿佛隻要參了軍就能被載入史冊光宗耀祖。
甘梵仁聽了都恨不得馬上報名了。
他的話給了甘梵仁一些啟發。
他忽然想起了小葉城百姓之前編書,罵貪官之事。
除了吃飽穿暖以外,百姓們十分在意面子。
若是能按照邱向元的說法,給予他們獎勵,将他們的名字記錄下來,編撰進縣志中,或者立碑,這些百姓豈不是更有榮譽感,更願意為他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