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對不起
祝明卿面色看上去倒是十分平靜:“無礙,小姑娘說的也沒錯,駱家如今确實帶罪之身。
”
不過——
她轉身看向王樂丫:“今日過後,這句話可就不算數了。
小姑娘以後說話,還是要注意些。
”
南夏律法,犯人抵達流放之地,自動成為平民百姓,無召終身不得出城。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罪大惡極之人,在流放之地也要承受責罰,終身不得釋放。
而駱家,屬于前者,等梁河和關城知府交接完畢,就會成為普通百姓。
“祝夫人!
”此時王欽也到了,他微微俯身:“許久不見,夫人别來無恙。
”
祝明卿也彎腰回了一禮,“許久不見。
”
兩人又交談一番,氣氛煞是和諧,王樂丫看得心裡一抖。
她還以為是堂姐看不慣自己,原來這家人真的認識大伯一家。
那自己剛剛的所作所為……
“王樂丫,過來!
”王欽警告的視線攸的看過來。
王樂丫一抖。
她抓緊了母親衣袖。
小王氏心裡也直打鼓,他們一家來投奔大哥,可沒想到還沒進城,就遇到了這種麻煩事。
王欽平日裡再吊兒郎當,他也是王家的嫡長子,王通判的嫡親兒子。
王家宗族未來的支柱。
“爹。
”王樂丫知道害怕了,連忙藏到了王二順身後。
王二順還想為女兒說話,但看侄子眼中的暗示,便明白剛才那家人,雖是犯人,但想必也不一般。
“樂丫,聽你堂哥的話。
”他轉身,眼睛暗示女兒聽話。
王樂丫覺得憋屈,在看看母親,小王氏也為難,想為女兒說話,但又怕真的惹惱了大伯一家。
就算娘家現在有錢了,但民不與官争。
而且耀之以後還得依靠他大伯呢。
見求助無望,王樂丫不甘心上前兩步,看向有兄長撐腰的駱芙,眼裡閃過一抹不甘心。
但還是不得不屈服堂哥的威嚴下。
她小聲嘀咕:“對不起。
”
駱芙也不是個好相處的性子,如今有人撐腰,腰闆自然硬了起來。
“你說什麼?
我沒聽到。
”她從駱淮身後跳出來,臉上帶着燦爛的笑容。
“你!
”王樂丫怒視對方,胸脯氣地鼓起,“我說,對不起,行了吧。
”
駱芙這才滿意,然後又挪到祝明卿旁邊,笑呵呵道:“我們是一家人哦。
”
一句都說了,也不差第二句。
“對不起。
”王樂丫哼唧道,說完就跑回了馬車上。
如此失禮又沒有誠意的道歉,王欽看得心裡憋火,剛要讓她下來,邊聽祝明卿道:“不用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進城辦理交接手續。
早一刻辦妥,也不會再有人拿身份說事。
而且,對于這種小心眼的人,比他們過得好,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打擊。
她也不覺日後兩家會有交集。
何必在無謂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眼看她要離開,王欽立刻道:“等等!
”
祝明卿擡眸,還有什麼事嗎?
“因瑱城救災有功,家父擢升關城通判,日後若有機會,祝夫人可來府中探望家母了。
”王欽說道。
王樂萱也立刻點頭,“對對對,祝姐姐有時間一定要來找我玩兒啊。
”
祝明卿目光落在小王氏等人身上,心不在焉地點了點頭。
這讓王家兄妹誤會了,以為對方還在介意二叔一家的事。
眼看對方漸漸遠去,王樂萱才哼道:“今天的事我一定會告訴父親。
”
聞言,小王氏臉色一變。
“欽哥兒……”她想說什麼,可人家兄妹倆已經走遠了,她立刻招呼人上車:“都冷着做什麼,趕緊回府啊。
”
找老夫人,說不定還有機會說說情。
……
走在關城街道上,祝明卿承認,這裡不愧能被稱為流放之地。
看似是個城市,但還不如之前的一個龍泉鎮看起來繁華。
走過百十來米,也隻看到了兩家酒樓還有一些賣生活必需品的鋪子。
街道上的百姓很少,擺攤的小販們更是兩隻手也數得過來。
整個關城看上去就如同一潭死水,祝明卿正在思考着以後怎麼生活,就聽梁河說道:
“祝夫人,你們先去驿站,我們去知府衙門辦理手續,後續你們才能在關城落戶生活。
”
秦三領着所有人來到了一個簡陋的驿站門前,然後招呼管事的将所有人安排好,就急匆匆出去了。
祝明卿洗漱一番,剛穿衣收拾好,門外就傳來哐哐敲門聲。
打開一看,是溫寶祿和駱肖。
兩人和之前比精瘦了不少,但精神氣卻更足了。
駱肖看到祝明卿第一眼就驚喜地要抱上來,卻被對方一根手指抵住了。
“母親,你都不想我的嗎?
”看她表情平靜,駱肖哼道。
祝明卿側身讓兩人進來再說,“我正要去找你們,來得倒是及時。
”
“嘿嘿。
”駱肖眉粉色舞,一屁股坐下後就開始滔滔不絕:“母親你一定想不到,我們在關城遇到了誰?
”
祝明卿淡笑:“王縣令。
”
駱肖張大嘴:“……你怎麼知道?
”
“再說說其他的,你們提前十天出發,這關城是什麼情況,可有打探清楚?
”祝明卿繼續詢問。
溫寶祿剛要說話,就又被駱肖截了話,索性他也樂得清閑,便坐在一旁靜靜聽着,時不時補充一點。
關城位于幽州偏北區域,距離真正的邊境還有三四個城鎮,屬于戰區大後方的保障區。
但因為關城環境,經常有大風沙,東邊靠近海域,一旦刮起大風來,那簡直了,百姓的房屋都能被吹飛。
如果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必須留下,恐怕如今的一千多戶人家也要搬離了。
而關城下屬縣城大概八個左右,縣城人口更少,有些村子人口不過十來戶人家。
聽到這裡,祝明卿深深呼出一口氣,隻覺得老二未來的路任重而道遠啊。
關城内加上縣城和村莊總人口不過三千戶左右。
吃飯多是一天兩頓,種地也是以粟和小麥為主,每畝不過三四石的産量,再加上朝廷的賦稅,可想而知一年到頭幾乎都是吃不飽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