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
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
次日趙匡胤起得很早,但等擺駕偏殿時,便看到尚藥奉禦劉翰已經在那裡站著了。
召得力乾臣同觀光幕,這是趙普提出的建議。
畢竟上次光幕交流時看的清楚,名字顯於光幕上的一乾貞觀名臣就不說了,昭烈帝那邊也算得上人才濟濟。
相較之下,汴梁這邊聲勢就明顯弱了不少。
於是在給好弟弟安排好新住處之後,趙匡胤便私下與趙普商量要召誰進來。
但選來選去反而並沒有特別合適的。
曹彬還在前線打仗呢,那被後世歎息的郭進領洺州防禦使在前線直面北漢和契丹,也不是能輕易走開的。
那似乎隻能從昔日親臣當中選擇:
呂餘慶素有賢名且公正嚴明,但從去年起便開始患病,反覆不絕難以理事。
王仁贍雖忠心耿耿能征善戰,但伐蜀時私自貪墨之財不可計數,軍備松弛讓趙匡胤引以為惡。
沈義倫潔身自好且文武雙全,但如今也在南方,兼任荊南、劍南水陸發運事,給曹彬捉李煜提供後勤幫助。
至於楚昭輔、米信、崔翰、田重進等人,也皆身居要職,輕易不能走動。
於是最終選來選去,趙匡胤對這次同觀光幕的人選,僅僅新增了劉翰一人。
對此趙宋官家想的也清楚,在光幕上隔空問診要是自己聽不懂怎麽辦?
還是得有個醫官同觀比較保險。
這劉翰也調查過了,家中世代研習醫術且本人醉心醫學,相當清白。
劉翰本人則是對目前情況頗為不明所以。
先是官家突然密詔讓他正月初四進宮,然後見到的便是禁軍層層把守的宮城,一步步驗明正身勘驗符牌進宮之後,見到的便是官家鄭重其事開了這神秘的偏殿門,然後對一個普通石桌愛不釋手。
“官家若是無事,臣請歸家,《開寶新詳定本草》修訂之事,尚需增損。
”
於是趙匡胤頓時更滿意了,瞧見沒?
休沐在家尚且不忘醫事,真乃敦厚純臣也!
於是當下他的態度也愈發和藹,並且換了讓人不明所以的問題:
“劉卿可知張仲景與孫思邈?
”
劉翰隻覺得莫名其妙:
“張仲景乃醫中之聖,孫真人方藥絕倫可稱神,且無論《傷寒論》或《千金方》皆乃從醫所必讀,臣如何能不知?
”
而官家的回答則是更讓劉翰摸不著頭腦:
“既如此,劉卿且稍待半個時辰。
”
官家既然都這麽說了,劉翰也隻能拱手遵從。
片刻之後,眼見著笑眯眯進入殿中的當朝宰輔趙普,劉翰也是更加不明所以。
這倒是讓他忽然想起來不太尋常的一事,太常寺私下有傳言稱,三個月前官家曾單獨依次召見了太常寺的幾位翰林醫官,並且據說對醫官們的診斷結果並不滿意。
而幾位翰林醫官皆是一口咬定,官家的身體安泰得很。
劉翰平時隻是忙於修訂醫書,並不是傻子,此時想起這件事便很容易做出了一個推論:
官家對翰林醫官稱他身體安泰這個結果,並不滿意。
那也就是說……官家覺得自己身體有隱疾?
再想想據說官家喜歡微服出宮,以及那宮城西面禦街相當有名的煙柳館舍……
劉翰的表情逐漸有點崩壞。
趙匡胤和趙普自然是看不到這位一言不發的尚藥奉禦的表情的,兩人此刻還在對時間。
“朕記得次次皆是巳時一刻?
”
“然也,且臣入宮時聽禦街唱時辰時七刻鍾,想來再過一刻……”
話音未落,殿內便聽得殿外有值時的內侍尖著嗓子高聲道:
“巳時矣……”
趙普點點頭道:“那便是還有一刻……”
一刻的時間很快,劉翰站的遠看得清楚,那此前看起來還平平無奇的石桌表面忽然綻起光華。
這些光華猶如活物一般遊弋翻滾,最終直衝屋頂,在上面撕扯出來一塊巨大的光幕來。
這般瑰瑰麗之景實在是難以想象,輕易便將劉翰的鎮定神色撕扯的粉碎,而官家此前問他可知張仲景和孫思邈的話語,讓劉翰順理成章做出了一個猜測:
“官家……竟已通玄而能請神乎?
”
這一刻劉翰是有一點羞愧的,隻能慶幸還好沒有將此前的猜測給講出來。
趙匡義和趙普則是仰頭皺眉看著光幕上一行行滾動的文字,這些文字他們都認得,但組合到一起就隻能相當費力的去嘗試猜測其中意思。
【客戶端升級中……升級已完成
彈幕功能修複升級中……修複已完成
定向打賞已更新
回放功能已優化
祝您使用愉快】
甘露殿中,李世民等貞觀君臣隻是面色有點訝然。
後面長孫皇後抱著那名為銜蟬的貓兒滿眼好奇。
褚遂良木著臉,雖然完全不能明白其中意思,但手已經比腦袋要先跑一步,幾乎是遵循著職業習慣已經將這些文字皆盡抄錄了下來。
好在這些文字出現的時間並不長,隨著這些文字淡去光幕也重新歸於一片漆黑的沉寂,隨後一個熟悉的聲音響了起來。
【哈嘍哈嘍小夥伴,這裡是努力不做文盲的聞莽。
一周過去又到了咱們絕不拖更的時間,那麽今天依然是沒有感情的直入主題,兩宋風流!
單說兩宋風流的話,大夥腦海裡可能很容易就會蹦出來一個個名字。
歐陽修、王安石、範仲淹、蘇軾、李清照、文天祥等等等等,這些名字不止一次的出現出現在上學時的語文課本裡,並會在後面貼心的附帶一個“全文背誦”。
不過今天,UP想要文盲一把,暫且拋卻兩宋的文人騷客,換個角度且說風流。
】
漢長安將軍府中皆一副安然閑適之態,相較於光幕談及的兩宋種種,孔明等人反倒對這所謂的光幕升級更加好奇。
而很快,他們就知曉什麽叫“彈幕功能修複升級”了。
熟悉的如同瀑布一般的文字滾湧而出,讓人目不暇接,使得正在抄錄的法正和魯肅一時間都有些手忙腳亂。
〖第一!
來了來了,果然跟我預料的一樣,兩宋若論風流,首推嶽武穆!
兩宋風流?
兩宋血壓計還差不多!
完顏構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他十二道金牌抹殺的是什麽機會!
文盲UP上一期的預告就差明說了,河山為紙鐵脊作筆,研年華為墨抒平生意氣。
感覺後面還能再補上兩句:一詞壓兩宋,一人抵萬軍。
懂不懂什麽叫西湖遷墓獨留嶽飛墓的含金量啊。
唉……打了一長段字最終還是刪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完顏構真的是絕了,活像我打聯盟晉級賽時候系統給我發的隊友。
如果說華夏的歷史是一個人,那嶽武穆便是這個人最為悠長的一聲長歎。
想起來了文盲此前去成都拍的嶽武穆手書的出師表的拓印,五丈原秋風至今不歇,風波亭遺音至今不絕,正氣千秋不衰,俠骨萬年不損。
想起來一詩,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我補一個,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不過我記得文盲說的風流人物不止一個,盲猜應該還有辛公。
〗
席卷而來的文字太多,使得孔明一時間都有點不習慣了,手上一個小紙條方才寫了一半,本來是打算詳細問一問那唐朝那閻監作有無更良的冶鐵之法來著,此時看……不妨暫且押後便是。
張飛毫不掩飾的自己的羨慕,咂了咂嘴:
“這嶽武穆……真令俺生羨。
”
張飛書重新讀得多了,也逐漸明白後世有些奇奇怪怪的感歎。
如今他也懂了,功名無論是刻在石頭上還是刻在武廟裡,又或者刻在那遙不可及的星辰上月亮上。
皆不如將名字寫在書本裡,傳頌在一代代百姓的口中。
而要說達到了這樣成就的……張飛看了自家軍師一眼,引得孔明苦笑連連。
劉備沒好氣瞥了三弟一眼,出言反問:
“翼德以為,孔明是願病逝五丈原得後世稱頌。
”
“還是願興漢室還舊都,功成身退名不見經傳?
”
這個問題答案自然不言而喻,於是張飛大搖其頭道:
“兄長這麽說的話……俺已經開始想要痛惜這嶽武穆了。
”
……
“武穆……”
趙匡胤臉色複雜。
趙普輕聲道:
“威彊叡德曰武,布德執義曰穆。
”
至於別的他也不想多說。
宋能有將如此,他作為開宋之臣自是與有榮焉。
但無論是這些文字當中對那完顏構的鄙棄,還是詩賦詞文當中的痛惜之意,都讓他猜測得出來這嶽武穆的結局恐怕都不能稱善。
再想想根據後世所說,有宋一朝的重文抑武之風,後來的他在其中出力頗多。
於是汴梁殿中陷入了小小的沉默,唯餘劉翰在一邊迷惑不解:
這是什麽情況?
官家和趙相公是不是該為他說明一下?
【一般說到宋史,經常會有一句很常見的感歎。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這句話算是對兩宋史一個相當簡單粗暴的同類情況梳理,但落在細處就非常經不起推敲。
最典型的便是,若說北宋無將,那將置狄青、張亢、種世衡、宗澤於何處?
實際上若說兩宋武將,狄青的晉升之路某種意義上反而可以稱得上某種意義上“大宋夢”的實現。
狄青,字漢臣,生於民風強悍的河東汾陽,青年時投身軍伍,加入了北宋的禁軍。
參軍沒兩年之後,李元昊稱帝建國,由此北宋和西夏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宋夏戰爭,身為禁軍一員的狄青也跟著朝廷的調令奔赴前線。
也同樣是因為這場戰爭,狄青的將才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而這樣毫無背景的武將,想要出頭自然唯有拚命,好在狄青相當擅長拚命。
與西夏作戰的四年裡歷戰二十五次,深中流矢八次,重傷幾死一次。
拚死打勝仗帶來的回報自然也是豐厚的,四年時間裡狄青歷任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副招討使等,加官官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
勇猛之名甚至都傳入了仁宗的耳朵裡,引得仁宗想要親自召見,但無奈當時戰事吃緊,隻能命人畫了狄青的畫像送入京城,但總之狄漢臣的名字開始在汴梁城傳唱。
而等到李元昊稱臣第一次宋夏戰爭結束時,狄青早已經奔赴河北前線,升遷馬軍副都指揮使並加銜節度觀察留後,是當時北宋方面最為有名的大將之一。
河北前線累積了六年軍功之後,狄青升遷樞密副使,躋身執政大臣之列。
同年廣源儂智高反宋建大南國,領兵肆虐兩廣地區,宋軍無不望風而逃。
當時的北宋已經開始執行以文馭武的傳統,前幾次被派去指揮平叛的都是文臣,也都以失敗告終,這種情況下老狄坐不住了主動請戰。
結局自然是不出預料的,狄青整頓軍紀之後一戰大破儂智高平定叛亂,斬首俘虜什麽不必多說,總之因為這場功勞狄青的樞密使由副轉正,達到了其生涯頂峰。
從一介白身刺面加入禁軍開始,到最後幫北宋拿下開國以來在邊疆的首次大勝,狄青用了十四年登上了北宋武將的權利頂峰。
如果不看狄青早年與西夏作戰的各種悍不畏死,那狄青的人生經歷幾乎可以用一片坦途來形容。
但將這份看起來順利的坦途掰開,幾乎到處都是文武雙方已經尖銳到幾乎沒辦法再調和的矛盾。
】
趙普覺得下次殿中有必要再添幾盞燈火。
不然官家本來就臉色黑,光線稍微一暗,根本沒法判斷到底是在生悶氣還是臉色本就如此。
就像此時,趙普覺得官家可能又被這“以文馭武”給戳了肺管子,但呼吸聲又好似很平穩。
琢磨了一下,趙普嘗試建議道:
“臣現在去尋晉王,對其斥責一番?
”
沉默的趙匡胤趕忙出聲攔住:
“不至於此。
”
“朕隻是……”
趙匡胤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形容自己的心情,最終自暴自棄一般歎氣道:
“一路南蠻,便能逼得禁軍望風而逃。
”
“平一路南蠻,便能稱開宋以來之大勝。
”
“果真弱宋也,非虛言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