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
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
【安史之亂猶如滔滔洪流,將盛極繁華的長安徹底衝垮。
就如顏真卿在這洪流中奮不顧身一樣,其他的詩人命運也各不相同。
這裡丈育UP就簡單羅列一下。
最倒黴的當屬七絕聖手王昌齡。
安史之亂爆發後,王昌齡輾轉歸家探親,路過亳州被刺史閭丘曉以“擅離職守”的罪名抓了起來,並於次年殺害,年終57歲。
有傳聞稱,閭丘曉是因為嫉妒王昌齡之才而下死手。
同年宰相張鎬平叛,解宋州之圍時抓閭丘曉,以貽誤軍機為名判死。
閭丘曉以尚有親人要奉養為名求活。
張鎬回問王昌齡的親人又有誰來奉養?
遂處死閭丘曉,也算了結恩怨。
】
“此為私怨謀害!
”
魏征忍不住道:
“即使擅離職守,按律當流放千裡,罪不至死。
”
杜如晦讚同道:
“即使當罰,亦當押送京師交由大理寺。
”
“或徙送罪臣給事地,由其所屬刺史責罰。
”
而瞧著光幕上展示的王昌齡詩作,眾人無不為其扼腕歎息。
“氣勢恢宏,雄懷壯烈。
”
李靖讚歎道,為其文采所折服:
“不愧為邊塞詩之名,讀來似有刀劍相擊之聲。
”
“從軍之事,就當如此!
”
【最難過的當屬詩聖杜甫。
安史之亂前杜甫的小兒子剛剛餓死,叛亂爆發後攜帶家眷避難鄜州。
聽聞肅宗繼位後隻身北上,結果就如前面所說,被抓。
郭子儀率軍收復長安前,杜甫冒死逃出,被授官,但後因營救房琯遭肅宗嫌惡。
宰相張鎬力保杜甫,後來唐軍鄴城之戰大敗,吏治徹底糜爛,杜甫對時局徹底失望,辭官南下,最終在四川穩定下來。
這段時期是杜甫創作的高峰期,現存作品的四成都是在這個時期所作。
770年冬,潭州往嶽陽的小船上病逝,年終59歲。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劉備細細品讀,一時間竟有些癡然。
張飛一時間倒是恍然了:
“難怪這杜甫這麽愛軍師。
”
“適逢亂世,放眼望去不是叛賊就是狗官,結果到了成都還發現軍師祠堂受人祭拜。
”
“換誰不想有個如軍師一般,能夠受任敗軍奉命危難,力挽狂瀾?
”
“可惜呦,即使給了這小昏君一個真諸葛,結果也是被嫌棄的命。
”
孔明默然,看著這首名為《登高》的詩作,心目中的這個友人的形象也愈發豐滿。
【最僥幸的當屬詩佛王維。
長安陷落後王維被叛軍俘虜,被迫為叛軍效力。
長安收復後,王維被論罪判死。
但因弟弟王縉求情,以及被迫效力時有作《凝碧池》發牢騷,最終得以寬宥。
最終鬱鬱四年後,請削為白身放歸田園,最終病死。
高適稱得上逆風而起。
在與哥舒翰守潼關失敗後退守長安,聞聽玄宗出逃後追上玄宗升侍禦史。
後去往肅宗處,拜淮南節度使,參與平叛永王之亂,隨後平叛多有建樹,官至渤海侯。
但因其人早年與李白杜甫同遊,互引知己揚名,後來對李白杜甫不聞不問,受人詬病。
】
“為叛軍效力屬失節。
”
魏征話語硬邦邦的。
房玄齡搖頭:
“或有內情。
”
光幕言語向來簡潔,但既說是被迫,那想來應是另有隱情,不為眾人所知了。
而且,房玄齡讀了讀王維的這首《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
“國破之意猶存,難稱其心屬叛賊。
”
魏征微微點頭,他也並非不通人情,但隻是覺得相較於那詩聖杜甫冒死出奔,這王維的相差就有點大了。
“至於這高適……”
“為國效力,平叛有功。
”
至於更多的魏征也覺得不好評價。
畢竟他們也都是從亂世過來的,知曉亂世是個什麽樣子。
尤其還是這外有叛賊強橫,內有天子暗弱的情況,為官更難。
亂世如此,也許,誰沒有苦衷呢?
【詩仙李白最讓人歎息。
這位青蓮居士似乎將所有的天賦都點到了詩作之上。
結果就是雖然政治天賦為零,但還是一門心思的想要為官,建功立業。
安史之亂後,李白亦作詩哀歎洛陽城的陷落。
但隨後一拍腦袋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導緻在肅宗看來那是毫無疑問的謀反。
最終靠著才華改判流放夜郎三年,最終病死在族叔李陽冰家裡。
】
李世民霎時感覺到了無語,隨即便想起來了那個“雙懸日月照乾坤”。
他還記得光幕說是這位詩仙李白被流放夜郎時為玄宗所作。
如今來看……李世民都覺得可惜:
明明詩才驚世,幹嘛非得想不開做官呢?
就如這雙懸日月照乾坤,玄宗跟肅宗誰看了能開心?
長孫無忌將光幕上放出的李白詩作念了出來: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
“彷如遊仙觀安史之亂,文風奇特,其景奇詭,難怪被稱作詩仙。
”
長孫無忌也搖頭,既為其才歎服,又為其志向無奈。
但最終,李世民隻能無奈搖頭:
“終歸還是亂世遺禍。
”
“若無亂世,這詩仙也就吃吃閉門羹,避世作詩。
”
“叛亂四起,反緻如此之人坐逆亂之名,險些身死。
”
【安史之亂890年後,明朝滅亡。
明朝滅亡兩年後,抗清失敗的陳子龍投水而死,殉國。
陳子龍其人在崇禎十年中進士,隨後為母丁憂三年,服除四年後,大明滅亡。
面對入關清軍,陳子龍曾經奮力抵抗,不敵,隨後在失意時寫下了詩句:
辭家新屬冠軍侯,胡雁南征塞草秋。
夢到長安三萬裡,海風吹斷磧西頭。
此詩是陳子龍追思漢唐所作,他渴望有一位如同冠軍侯一般的人物帶領他抗擊逆賊,重回盛世。
而長安三萬裡的說法,應該是來自於唐代“開遠門前萬裡堠”的典故。
據說二鳳在開遠門立石碑一座,上雲:
西極道九千九百裡
碑文由虞世南親手所書,以安慰遠行之人,不必懷萬裡跋涉之憂。
有人懷疑這個說法,因為虞世南逝於貞觀十二年,而二鳳滅高昌是貞觀十四年。
滅高昌置安西府後,長安至西域之途才超萬裡,這一點兒上來說時間對不上,所以有人懷疑當時二鳳是在吹牛。
但不影響最終的事實。
總之,從盛唐之後,歷朝文人都將長安作為心目中的盛世寄想。
那麽下一期,咱們就來回頭看一下,這個被玄宗敗掉的萬裡巨唐,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
出去吃了個飯,所以隻有2K……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