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
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
自荊州起。
或者說更確切的是從公安縣設工巧部起,冶鐵技法便時時革新,鐵匠鋪產量同樣也在穩步攀升。
冶鐵愈多,礦渣也就愈多。
不過根據過往經驗,礦渣的用途也早已規劃好。
要麽重新回爐複煉,以期將其中的殘鐵完全煉出。
要麽築夯土城牆時直接整筐加入以作築城材料。
要麽便是直接搗碎用來鋪路。
不過整體來說三個用途也算是大同小異,突出一個廢物利用。
畢竟如今江陵城早已竣工,礦渣已無築城之用。
公安以煤燒鍛礦石,以改進過的水排給爐台送風升溫,最終也使得礦渣基本沒有複煉的必要。
用來鋪路的效果也難稱最好,畢竟無論是石條青磚還是石子,雖不及礦渣價廉,但論美觀勝逾千倍。
孔明還記得,去歲時夫人來信曾無意提過,說公安縣旁有專門劃出一塊空地用來堆放礦渣。
當時看到這消息隻是笑了笑,順便感慨公安縣冶鐵之興盛。
而此時看到光幕上隨口說出的配方,再看看那古羅馬遺跡之高大宏偉。
一時間孔明反倒是有點患得患失起來:
壞了,江東該不會竊取我等礦渣吧?
至於配方的另外兩物,漢長安等人隻能說簡直不要太熟。
石灰築牆,周已有之。
黏土製陶,千年相傳。
相較於劉備孔明等人對這新配方的重視,馬超的反應就相當平淡了,畢竟技術這個概念對他來說還是太過陌生。
馬孟起的第一反應還是羨慕京畿地區完善的規劃,此等分工築城彼此互補,是他遠在雍涼鄉下所難以想象的。
而想想長安城數百年前宏偉完善的規劃,再回憶下這個聲音此前所說的漢長安最終因積汙而廢,後來又移地築新長安,馬孟起頓時便覺得對長安的想象有點破滅:
“規劃再好又如何,最終不還得因糞……”
還不待其說完,張飛就已經眼疾手快的一托馬超的下巴讓其住嘴。
大哥軍師此時興緻正高呢,怎能讓這西涼小兒給大夥添堵?
面對馬超不服氣的臉色,張飛顯得不以為然,小聲道:
“若依咱這後輩所說,那羅馬弄個引水如此費勁,糞土恐怕更無計可施也。
”
對此張飛想的很明白,大家雖外貌頗有不同,但終歸都是需要吃喝拉撒的人,漢長安需要面對的問題,這羅馬也一個都逃不掉。
……
“此物……著實精妙。
”
第一個看懂壓水井原理的是閻立德。
這位曾仕隋朝,後投秦王府,如今掌將作監的中年人,曾以為自己這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可能也就是修個帝王陵了。
但如今光幕一起,閻立德從其中看出了同一個由千萬工匠所捶打出來的世界。
曾經惦記在心裡的帝王陵規劃已經被閻立德扔得遠遠。
如今的他隻想親眼見證見到將作監在自己手上發揚光大,並一步步將大唐捶鍛成全新的模樣。
閻立德驚歎的聲音不小,李世民第一時間將目光投了過去,雙眼當中寫滿了無知。
“陛下勿憂!
”
如今胸有壯志的閻立德信心滿滿:
“今日不待金烏西落,臣便可將此物呈於殿前!
”
“好!
”
李世民一時間也是心情大好。
當皇帝最重要的是什麽?
寬明仁恕,知人善任。
他不懂這匠造技法又如何?
他提拔的人很懂就行了。
再加上此前閻立德的勇於請命,一時間李世民面色也是愈發顯得柔和:
“今日事繁,明日製備完善後呈於朕亦可。
”
閻立德與李世民一副君臣相得模樣頓時讓閻立本有點心緒難平。
故而不由自主的將目光也投向了李世民,很想從陛下口中聽到讓他協助兄長的命令。
這個眼神被站在李世民旁邊的孫思邈捕捉到了。
孫太醫想想這兩月來閻郎中跟著他解剖的操勞,知其不易,故而也第一時間堆出一個自我感覺最和煦的笑容迎向閻立本。
這個笑容讓閻立本的身體晃了一下,想起來那新太醫署的所見所聞,尤其這孫太醫偶爾還嫌棄閻立本畫的不夠準確,讓他親手以掌丈量五髒六腑,那般感受如今想起來也是頭皮發麻。
隻需稍稍回想,閻立本的臉色頓時都有點發白,趕忙撇過頭去再也不敢看。
孫思邈摸了摸胡子略有欣慰:
本來念在閻郎中多有不易,故而打算元正的十日休沐外,再多休沐五天。
但看這閻郎中的神色,與其兄長一般,也是個勇於擔責之輩。
那等過了十日休沐之後,便第一時間請閻郎中旁觀作畫,然後開刀吧!
至於光幕中後輩稱讚的城市群規劃,甘露殿的眾人反倒是沒啥驚訝的,多覺理所當然。
畢竟後輩都說了,自商周起便有對城之規劃。
那秦漢唐這些商周的後輩能規劃城市群,豈不是理所當然?
將心中對於遠方那羅馬的期待稍微下撥一點之後,貞觀群臣也是饒有興趣的擡頭,很想再多聽一點與這羅馬相關的。
但很可惜聞莽並沒有滿足他們的願望。
【至此,咱們再次回看近兩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圖。
文明雖不全是氣候的提線傀儡,但氣候對文明的巨大影響也是沒辦法否認的。
也是因此,華夏先輩一代代為了生存,對氣候的抗爭也愈發顯得難能可貴。
但實際上,對古代王朝的興衰來說,氣候變化雖然是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但絕非全部,而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廣神。
隋煬帝執政時期是華夏近兩千年以來氣候絕無僅有的三個高峰期之一。
另兩個高溫期,一個締造出了以強漢聞名的西漢,一個締造出了元朝絕無僅有的龐大版圖。
站在風口上不僅沒飛起來還把自己摔了個粉身碎骨,這就是隋煬帝,歷史大勢都捧不起來。
也就好在後面李二鳳生的及時,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外掃天下和內掃父兄。
隨後馬不停蹄的西征北拓,開貞觀之治,締盛唐之風,讓中國沒有錯過這個千年一遇的窗口期。
】
李世民本來還頻頻點頭,但光幕猝不及防一個“內掃父兄”讓他的笑臉登時有點掛不住了。
甘露殿內的群臣也頗為懂事,此刻皆目不轉睛緊緊盯著光幕閉口不言,脖子更是沒一絲轉動的幅度,好似皆在聚精會神的聽著後世講述。
這種態度也讓李世民一時間難以發作,胸膛劇烈起伏了兩下之後也隻能沉默下來。
忍了!
【因此對隋唐這個高溫期來說,李世民的作用幾乎是無可替代,也稱得上是人與自然抗爭的典範。
畢竟抗爭抗爭,既要抗衡惡劣的低溫期,也要爭取豐裕的高溫期,並不衝突。
雖然近年來也有李唐得天下多賴李淵的論調,但這個說法實在是經不起推敲。
此處就不擺歷史學者們高屋建瓴的論調了,咱們不妨用如今最流行的穿越來假設一下供大家討論:
如果李世民與朱祁鎮互換位置,會如何?
好了,那麽咱們這一期的《漢唐氣候之變》也就此結束。
點讚關注不迷路,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
“無可替代”四個字的評價迅速衝淡了那差點印在李世民心裡的“內掃父兄”四個大字。
於是這位之前還氣咻咻的帝君轉眼也就眉開眼笑。
這後世雖然對他偶有調侃,但至少對他的對大部分功績還是很肯定的嘛。
於是甘露殿內的氣氛也輕松了起來。
李世民輕咳了一聲有點好奇:
“這朱祁鎮又是誰?
”
至於中間的那一句對老爹的臧否,李世民隻能當做沒聽到。
畢竟此刻李淵並不在場,而且《禮記》也有言,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
太上皇的功過,豈是他們甘露殿內的人能評判的?
杜如晦輕咳一聲,心中也是讚歎陛下將太上皇這一掛事兒直接略過,讓眾人省了個難題。
此時面對李世民的疑問也是迅速回答了出來:
“後輩曾有言,稱這朱祁鎮與那完顏構有的一拚……”
好在此時不需李世民繼續糾結,光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已經解決了他的部分疑問。
〖我曹,李二要是坐到了朱祁鎮的位子,上有永宣盛世,下有五十萬禁軍,估計要樂得不知道怎麽輸了。
朱祁鎮要是換到李老二的位置,那不得竇建德王世充李密狂喜:老子的機會來了!
講道理,這個假設雖然腦洞大開了一點,但確實挺好展示了李二鳳的作用,沒了這個戰神,大唐就算靠著李靖等人統一了,那玄武門李建成多看朱祁鎮一眼,都算李建成心胸狹隘了。
不是,你說的是哪個戰神?
朱祁鎮這個也先的戰神怎麽就不算戰神了?
拉倒吧……沒了二鳳根本不可能走到玄武門這一步,第一個秦王破陣的劇情估計就要寄了。
拉倒吧X2,就豬騎陣這素質,能不能得秦這個王號都兩說。
兩人互換位置估計互相都想不明白,天策上將:你五十萬大軍都能被俘虜?
朱戰神:你三千兵馬就敢衝十萬?
朱祁鎮這劇本,別說李家老二了,我上我真行,外事不決問於謙,內事不決問於謙,人在後宮坐,賢名天上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