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曆史軍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

  第170章 天皇大帝

  “巨唐這個稱呼好。

  李世民幾乎是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稱呼。

  至於那越南打出來的旗號則是讓李世民嗤之以鼻。

  暫且不談光幕用的詞兒是“圖謀”。

  更不談看那後世班洪抗英,此處已自立越南國和緬甸國。

  那這越南即使真的北伐成功,難不成還真能把他李世民的子嗣找出來遙尊皇帝?

  不過也由此能一窺盛唐之積威就是了。

  群臣也是與有榮焉,前有強漢,今有盛唐巨唐,我唐之強盛,果然勝漢多矣!

  “若建海軍,當圖嶺南。

  魏征建議道。

  “嶺南多好木,宜造海船。
若經營嶺南,則需納嶺南為內地。

  嶺南成內地,那邊防在哪兒?

  群臣目光繼續向南梭巡:這馬六甲海峽就挺合適的。

  不過這海峽的名字怎麽被劃了一條線?

  【另外值得一說的還有諡號。

  劉禪活著時候經歷了國滅投降,皇帝降格為安樂公,死後晉朝給的諡是思,後漢追諡的孝懷皇帝。

  曹丕跟曹叡也相對清楚,比較好玩兒的是江東。

  十萬哥一直被大家笑談的大皇帝是他的諡號,諡大皇帝。

  就像曹丕諡文皇帝,諡號是文,孫權的諡是大,啥意思?
則天法堯曰大。

  也正是因為相對冷門,古代被稱呼大皇帝的僅有兩位,除了十萬哥之外就是二鳳之後的唐高宗李治。

  李治一開始的諡號是“天皇大帝”,一般來說多字諡中會有一個字是主諡,比如李淵諡太武皇帝,主諡武。

  李治的天皇大帝主諡跟孫權一樣是大,《後唐書》中對李治的稱呼就是大帝高宗或者直接稱大帝。

  估計孫權一開始還是挺高興的,大皇帝稱呼後繼有人啊,誰知道李治微微一笑:咱把諡號玩兒崩了不就行了?

  舉例,二鳳諡文,李治加諡文武聖,玄宗第一次加了個大字,第二次再加大廣孝。

  於是二鳳在死了一百年後,完整諡號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別的皇帝也都差不多,比如李治的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玄宗的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從唐朝之後,咱們對古代皇帝的稱呼就由稱諡號變成了稱廟號,因為諡號實在太長了。

  另外清朝時為了避諱康熙的名字愛新覺羅玄燁,把玄宗改成了元宗。

  不過民間不認這個,左右尋思了下重新把玄宗的諡號摘出來用,稱唐明皇。

  “李治?

  群臣瞪大雙眼,隨即就聽到“咣啷”一聲,回頭看去,隻見大唐的皇帝陛下太過激動自己把椅子蹬翻了。

  好在此時的李世民也身強體壯,並沒有什麽大礙,經過一陣著急忙慌之後,眾人重新落座。

  李世民此時的表情也精彩紛呈,隻覺得有一雙手揪在自己心臟上,讓他的眼前都有點發黑的趨勢。

  此時李世民想到了很多,比如高平陵,比如司馬氏,比如剛才提過的劉裕,比如玄武門……

  “皇子治……如何竟……”

  李世民艱難問了出來,但沒人能回答他,甚至群臣都低眉順眼,連眼神交換也無。

  這沉默的氣氛實在不太好受,最終還是杜如晦受不了李世民那茫然哀傷的眼神,小心道:

  “大家,皇子治如今尚才一歲,而陛下的貞觀大治方才開始。

  長孫無忌最會打順風仗,也幫腔道:“大家貞觀大治尚有二十年,憂此作甚?

  還有很充足的時間!
想明白這個李世民精神總算重振少許。

  但還是問出了心底的疑惑:“乃朕之禍?

  小小的屋裡再次陷入寂靜,隻剩下閻立本奮筆作畫的聲音,剛才那光幕中出現的孫權之姿甚至英武,他要趁著沒忘掉趕緊畫下來。

  隻是不知道這孫權為何是繪在一個框上,左上角有個神字,下方還標注了“帝力”和“馭衡”?

  杜如晦再次歎了一口氣:這家沒我真的要散!
於是起身:

  “大家何出此言?
二十年間滄海桑田,發生什麽都有可能,何必如此攬責於己身?

  “再不濟,光幕或會提到,到時提早避禍便是。

  李世民勉力點了點頭,也隻能如此了。

  今日觀光幕之前他尚且什麽都不怕,玄武門之事已自問心無愧,但如今才明白。

  他問心無愧了,知曉此事的他的孩子們呢?

  “這皇子治加諡也是……”

  李世民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按理來說這孩子如此做說明也是愛自己,但這種方式總感覺會貽笑後世。

  “皇子治也是秉孝心,追思大家。
”長孫無忌這時候又冒頭了:

  “且如此說來,這清皇帝竟非漢姓?

  光幕提的不多,但他們大概還記得,趙宋朱明,如今是愛新覺羅清?

  放一起就知曉定有問題!

  不過眾臣也隻能看看,畢竟中間隔著宋元明三朝,每個朝代就算兩三百國祚,中間也隔著近千年了,關系不到自己身上。

  就比如後世那河西成了荒漠,他們唐朝如今河西可還是水草豐茂呢。

  …………

  劉備孔明等人則是盯著光幕瞪大雙眼:

  還能這麽玩兒?

  張飛搖頭感歎:“軍師你老說後世人多土地多,現在看著諡號也多啊。

  “人家這兩三個皇帝諡號加一起都頂上咱們漢朝全部了。

  孔明搖搖頭,倒是發現另一個有趣的事情:

  “這清此前很少提到,而皇帝為外族之姓。

  “那元,莫非亦是如此?

  龐統乾脆點了點頭:“宋是被滅……或是那蒙古統一了華夏。

  這……孔明也覺得很有可能,隻能點點頭道:

  “幸而漢統未絕斷。

  旋即歎氣:

  “隻是不知道此世上如其他族種如大秦安息,如何延己文統?

  【另外,劉裕這個宋武帝實在太強,所以也有人嘲笑北宋南宋難怪不行,武德全被劉宋的皇帝佔了。

  但實際上,趙宋有十三位皇帝有武諡。

  比如完顏構,廟號高宗,諡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唐朝之後,諡號就徹底被玩兒壞了,甚至你很難在裡面找到一個主諡。

  再比如跟完顏構有的一拚的朱祁鎮,諡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從這倆貨就能看出來,這諡號是徹底沒用了,諡裡面的字但凡有一個屬實,這倆都不至於恥辱到那個地步。

  為什麽越來越長?
回顧一下諡號最初的作用就明白了。

  諡號始於周,春秋時開始成為對帝王一生的評價,所以漢朝的文帝武帝靈帝等都有點劇透的意思。

  這皇帝執政水平怎麽樣基本上一個諡號就能看出來,諡號誰加的?
臣子加的。

  但增諡就跟臣子沒關系了,基本上都是皇帝後代所加。

  封建時代,為死人爭名聲,本質上來說都是為了活人爭權力。

  諡號變得越來越長,恰恰反映的是皇權的持續加強,能夠束縛節製皇權的東西也越來越少。

  最終的巔峰就是清朝,諡號最少21字,最多的努爾哈赤27字。

  既然諡號被玩兒壞了,廟號同樣逃不脫,甚至被玩兒壞的更早。

  元、成、平三帝被王莽尊高宗、統宗、元宗,稱宗之濫由此開始。

  曹氏則有三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稱祖也變得不值錢。

  巔峰同樣是清朝,有太、世、聖三祖,其餘皆宗。

  張飛不管許多,隻是感歎道:

  “好家夥,這清帝一人之諡便頂得上咱漢之一朝了。

  “難怪二哥的封號也越來越長,敢情這後世啥都多啊。

  張飛看熱鬧,劉備孔明龐統等人的臉色就難看許多了。

  龐統想了一下總結道:

  “若按光幕所言,我漢時,能比肩者唯大秦。

  “唐則盛極一時,當時四宇之內應鮮有敵手。

  “宋亡於蒙古,明亡於東北的龍虎將軍努爾哈赤。

  孔明也道:

  “清為諸國所辱,或亡於內憂外患。

  “四夷反叛唯能說明一事,四宇皆強,唯清獨弱。

  劉備有點想不明白:

  “為何會如此?
若是君權勝出,則豪強大姓應俱平,且後世朝代還有科舉選賢,如何反而更弱?

  龐統嘗試推測:

  “或此僅是原因之一?
畢竟光幕也說還有氣候之類原因嘛。

  孔明盯著光幕上的一幅幅皇帝登基的畫面,輕聲道:

  “或是因為…君王消滅了奴役小民的豪強,於是君王反而成了奴役百姓的最大豪強。

  一時間四座俱靜,落針可聞,唯有孔明哈哈笑道:

  “此不過亮隨口猜測耳,做不得真。

  劉備深深看了眼的孔明,隻覺得自己這個軍師不愧是臥龍之名。

  不過如此之患他劉備注定看不到了,觀歷史這動不動百年就知,抑豪強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隻希望真到那時,孔明能有良策吧。

  ……

  “愛卿怎麽看?
”李世民問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恭謹道:

  “這關於加諡的見解稱得上見微知著,然我唐比起漢製頗有不同。

  “那宋與明,與我唐想來也應該不同,如何能類比?

  還是太過圓滑,李世民心底搖搖頭,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沉下眼瞼思考了一下道: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臣猖則欺君,君狷則國暗。

  “君臣之相和,過猶不及。

  李世民相對比較滿意,克明倒是一直謹正持身。

  此時還不待問,魏征已經直言道:

  “陛下視臣如賊寇乎?

  李世民哈哈大笑:

  “玄成何出此言!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