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
第113章 海客之路
【在丞相平定南中後,史書上還記載了另一件值得一說的事兒。
梁書記載:孫權黃武五年,有大秦賈人字秦論來到交趾,交趾太守吳邈遣送詣權,權問方土謠俗,論具以事對。
古羅馬對於絲綢的熱愛不用多說,現存壁畫中的女性就經常穿絲綢。
甚至因為太過流行還招緻元老院保守派幹涉,明文禁止男性穿絲綢衣物。
保守派其中的支持者,作家老林普尼曾感歎:從漢帝國到羅馬,絲綢的價格翻了一百多倍!
並認為羅馬每年有一半的鑄幣都因為購買絲綢而流出,高達一億塞斯特斯!
塞斯特斯是古羅馬的小銀幣,100塞斯特斯小銀幣合25第納裡斯大銀幣,合1奧裡斯金幣。
這還僅僅是貨幣的流出,羅馬人為了購買絲綢還會用玻璃、珊瑚、黃玉、精油等特產進行交換。
古羅馬不愧是絲綢之路的終點,一己之力養活了這條商路上的眾多國家。
】
偏廳裡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抽冷氣聲音。
光幕上將羅馬用以購買絲綢的花費換算的清清楚楚,百萬金幣!
這是什麽概念?
怕不是能直接將現在關將軍築的江陵城給填滿了!
而且是每年都有這麽多!
糜竺則是拳頭捏的咯咯響,聲音都有些變調了:
“價格翻了一百多倍!
一匹兩千錢的精絹,他們賣給大秦能賣出蜀錦的價格?
”
兩千變二十萬,甚至糜竺都不敢去計算一匹精絹的成本有多少,怕算出來讓會羨慕到發狂!
黃月英下意識將目前見過的最賺錢的東西對比:
“一卷諸葛紙,其價千錢,材費百五錢,匠費百八錢,賣之獲利六百餘錢……”
算不下去了,兩倍之利豐厚至此,超逾百倍根本沒法算:“光幕所言不差,一條商路足以養活數個國家!
”
劉備也難以維持淡然姿態,此前讀史記時看到世宗派兵開這古身毒道還覺得勞民傷財。
如今看來隻覺得世宗高瞻遠矚,如此利潤哪怕隻掌握五成,大漢國力頃刻間也能翻上一番!
武將們計算這筆錢能養活多少騎兵,文臣們計算能抵得上幾個州郡一年的賦稅。
小小的偏廳裡,文武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財富的魅力。
劉備也紅了眼睛:“益州頭等大事,當仿孔明,設錦官!
”
眾人俱是點頭,雖然不可能掌握這條商路,但如今看來錦官之策簡直太對了!
【秦論此人到來的時間是226年,丞相平定南中的次年,很是微妙。
而在梁書中,他的身份也非常清楚:賈人,而非使者!
】
光幕上頭一次,畫面視線開始拉高,直至大秦和漢帝國置在同一畫面裡。
【從大秦到交州,秦論走的應是海陸,從紅海出發,繞過印度到寶石之國錫蘭停靠。
從錫蘭向東,過馬六甲海峽後沿中南半島東部一路北上,最終就到達了交州。
這條航線在當時可以說九死一生,冒著這樣的風險隻為了見孫權一面?
秦論圖什麽?
總不能是十萬哥粉絲吧?
所以合理的答案隻有一個:為求絲綢而來,隻有百倍利潤才能讓商人無視九死一生的風險。
秦論此人也更像一個商會首領,在孫權身側留了十年才回國,多半也是為了開拓市場打通商道。
停駐十年沒有去蜀中,一個可能與當時商人地位不高有關,另一個便是可能丞相已經徹底打通了古身毒道。
當時南中的大姓為什麽能夠“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
無非便是因為身靠丞相能賺的更多罷了。
】
劉備伸出手大概比了一下這個秦論的商路:
“五六萬裡!
且九死一生,這秦論,也是個好漢子!
”
糜竺亦是覺得與有榮焉,請命道:
“竺願有朝一日替主公而往大秦國一行!
”
雖然光幕說此地後世叫羅馬,但糜竺還是更願意叫這個稱呼。
劉備認真思考了一下反而有點躊躇:“子仲亦有大勇也!
”
“然此路兇險萬分,且將其留與後世子孫,子仲散家資隨我二十年,如不幸歿於海路,我有何面目獨去陰司?
”
但此時糜竺反而一力堅持:
“主公,竺乃臣子,亦乃商賈,有為主公創萬世基業之機會,如何能視而不見?
”
“且秦論此人能來,則吾等亦可返,且竺雖是壯年,然文不及公琰季常,謀不如孔明士元,領兵作戰,更是不及雲長翼德萬分!
”
“一身所長,唯有商賈之道,竺願效仿博望侯,開海商之路!
”
糜竺跪伏在地上,頭死死觸在地闆上,劉備竟一時間拉不起來。
看其鐵了心的樣子,劉備隻得改口:
“子仲心意我已知曉,若有萬全之策,定不阻撓子仲前往大秦一行。
”
什麽叫萬全之策?
劉備也不清楚,但總之留個之後勸糜竺的機會。
此時簡雍也插口道:
“若有機會,雍也欲隨這秦論往大秦一觀。
”
簡雍對大秦好奇的緊,如今看光幕一說更是百爪撓心,恨不得現在就出發。
但簡雍從不莽撞行事:這秦論既然能來,那便能返,跟著他走總要安全許多。
劉備無語:“此事,等那秦論真的來時再言不遲。
”
“孔明怎麽看這大秦?
”士元小聲問道。
“海路六萬裡!
”孔明搖搖頭:“即使走博望侯之路,也要四萬餘裡,路途遙遠,經數國。
”
“漢與大秦,有互惠之利,無交兵之嫌。
”
龐統同意,這個距離如何出兵?
【還有個額外值得一說的便是大漢與羅馬唯一一次的正式交流。
】
雖然光幕又在跑題,但這個話題成功引起了廳內眾人的關注。
尤其如孔明龐統等熟讀後漢書的,更是一時間失聲:
“那使團竟是真的?
”
眾人側目。
【作為絲綢之路終點,大漢和羅馬雙方對彼此肯定是十分好奇的。
公元97年,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羅馬,但受到了安息的阻撓。
史書上記載的簡略,隻是說安息人將甘英引到海邊開始滿嘴編胡話:
哎呀,我們這裡要是去大秦的話,順風得航行三個月,要是逆風就了不得了,至少也得兩年。
我們每次去大秦啊,船上需要放足夠三年吃的糧食才敢走!
而且這海還能惑人心智讓你思念故鄉,情不自禁投水而死!
因為安息224年就徹底滅亡了,這塊地方後來也幾經戰亂,史書啥的一本都沒,所以沒人知道當年怎麽騙的。
我們現代一般認為甘英看到的是波斯灣出海口,在紮格羅斯山脈和莫克蘭海岸山脈中間。
往西北方兩千公裡就到了羅馬,屬於擦身而過。
】
廳內眾人一時間甚至也開始暢想:若是甘英成功到達大秦,如今是不是便完全不一樣?
龐統啐了一口冷笑道道:
“後世稱博望侯之路為絲綢之路,這安息國據此通路,絲綢珍寶往來過境俱可掠錢財。
”
“無信之國,定是懼怕大秦與大漢聯絡會使其無容身之所!
”
孔明皺眉也覺得頗為可惜,也提了另一個看法:
“光幕也言財帛動人心……即便甘崇蘭識破安息詭言,安息也或將以陰毒手段謀害!
”
龐統歎息,也覺得孔明說的概率很大,最終隻能扼腕歎息:
“賊子之國,憾其將滅,不能親討!
”
按光幕的歷法來算,這安息國國祚僅餘十三年。
【大漢對於羅馬的探索因為謊言無疾而終。
但另一頭,羅馬的皇帝對於大漢也非常好奇,後漢書對此也有記載。
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從日南而來,獻了象牙、犀角、玳瑁等,兩國建交。
但是對於送來的禮品,漢代史官們的評價是:就這就這?
這些禮物在當時是漢朝周邊藩屬國的特產,你堂堂羅馬,就送這?
所以當時大臣們懷疑這群使者是假的。
這也很合理,畢竟古代商人假冒使節的案例比比皆是,宋時大食商人經常冒充使節去打秋風。
說上兩句好話就能被賞賜一堆東西,簡直一本萬利。
但從現在考證來看,這群使者多半可能還是真的。
】
眾人這才明白了之前龐統和孔明的驚訝。
劉備自己想了想倒也覺得非常合理:
“看光幕所計,那羅馬一年能以百萬之金購絲綢,然所獻之物俱是尋常,由不得不被懷疑。
”
同時劉備也表示驚歎:商人還假冒使節騙東西?
這也太大膽了。
孔明和龐統對視一眼,兩人感覺心中一痛:
若是真的的話,那大漢似乎真的錯失了一個機會?
【首先時間上來說對的上,從甘英出安息到羅馬使團來漢,這期間羅馬正好處於“五賢帝”時期。
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馬可·奧勒留先後執政,這時候的羅馬也有安東尼王朝的名號。
大漢記載的安敦略去口音差異的話,與安東尼王朝名稱二是吻合的。
其次馬可奧勒留掌權後,安息主動進攻了羅馬的附屬國,點燃了全面戰爭。
因為安息的蓄謀已久從而使得羅馬在戰爭初期慘敗,邊境軍全滅。
當時的馬可奧勒留從國策上考慮,需要為羅馬尋找一位盟友。
而能入羅馬皇帝的眼中的盟友,唯有那神交已久的強大的漢帝國!
】
今天兩章3K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