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留一宿都不能
「老爺與夫人在說話,我待著也無事,乾脆出來瞧雪,沒想到下的這般大,我看都能堆雪人了。」丹桂莞爾一下,將手裡握著的雪團攤開與黃婉瑤看。
黃婉瑤將手裡的匣子往身後的丫鬟一放,立馬來了興緻,「反正吃飯還早,不如我們堆個雪人玩?」
丹桂點了點頭,上前將她的鬥篷戴上。
黃婉瑤四處看了看,沒見到那個呆啞巴,「周開呢?他力氣大,讓他給咱們鏟雪。」
「這雪薄,用不著他,奴婢陪您堆個小的,堆雪人假手於人還有什麼好玩的?不如將公子請了來陪您玩。」丹桂笑著擋在她面前。
「也對。」
黃婉瑤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蘭草,你去喊公子過來,就說我尋他有好玩的。」
趙玉趁機從走了出來,搬起廊下的箱籠往隔壁屋裡去,丹桂這下鬆了口氣,上前幫著黃婉瑤捧雪。
大雪這日黃家進了京。
臨近黃昏時刻,報信的小廝笑盈盈的進來傳話說二老爺已經進了城門。
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歡喜的不行,命下人早早點了夜燈,帶著一眾家眷到正門前迎接。
幾年未見,自是有說不完的話。
下人們來往搬著箱籠安置,這頭飯廳早擺上了飯。
等用了團圓飯,與各房見完禮互相寒暄後,早是夜深,黃夫人回到屋裡,隻見案上留了封信,抽出一看,眼眶瞬間通紅。
黃逾明見狀,停了手裡解袍子的動作,上前將人攬在懷裡,「子琛這孩子是個有謀算的,他既這麼做,自然有他的考量,新的公憑也給了,他有了這個身份在這京都尋處宅子不是難事,銀票我也給他備了。」
「留一宿都不能?」
黃夫人摩挲著手裡的信紙,心酸不已。
黃逾明沒說話,隻將妻子攬在懷裡。
他是男人,他懂這孩子想的是什麼,隻有與黃家幹係越少,回頭有什麼風聲才不會被人猜忌牽連。
彼時清水縣內風雪已停,難得迎來冬日暖陽。
孫掌櫃瞧著門口排起的長龍,嘴角就沒放下來過,「哎呀,這烘乳糕一兜售,咱都不用宣揚,食客都是聞著味就來了。」
劉牧雲端著個茶壺坐在廊下曬太陽,難得沒有駁他的話,「上次讓你找人打把高點椅子去了沒有?」
「去了去了,說明日就能送上門。」
這幾日東家選了兩個糕點師傅跟著宋姑娘學手藝,隻是那教人可是件辛苦事,但是教那什麼裱花,就得站上半天。
既要教又要盯著看,東家這才想著尋木匠去打把高腳椅子來,這樣宋姑娘坐著也能教,不至於每回上驢車都要人攙。
「就是不知道那壽糕幾時能推出來?」孫掌櫃望著人群,喃喃道。
這烘乳糕今日頭一回試賣,下晌便有幾家來定年禮了。
那壽糕要是能出來,但凡是有些臉面的人家,家中人口又多,每月自有人生辰,隻怕更要忙不過來。
按照這樣好的收益,到了年底,他這個掌櫃的紅封定又要翻一番。
宋南絮端著一盤子烤蛋糕出來,朝著孫掌櫃喊道:「孫伯,材料用完了,隻有最後一爐了。您讓排隊的人散了吧!」
如今烘烤還得她盯著,所以每日清早就來。
等烤蛋糕的時候,就教點心師傅裱花,這樣這邊才能早早脫手。
劉牧雲瞧著她冬日裡熱出一層汗,將手邊溫著的茶水遞了過去,「不是說隻管盯,樓裡這麼多人還要你動手幹活呢?」
宋南絮接過茶水一飲而盡,笑道:「後面竈房裡忙的不可開交,有幾個剛吃上飯,正好我今兒要早點走,順手端出來了。」
劉牧雲有些吃驚,這幾日都是擦天黑才走,不過瞧她被柴火熏紅的臉頰,擺了擺手,「早點回去也好,冬日天黑早,又不肯在我這住下,每天走的哪樣晚,我也擔心。」
「不是,我今兒約了裝背匠,要去看看鋪面。」
宋南絮剛解了身上的圍裙,身後的跑堂夥計立馬接了過去。
這兩日在鋪子裡待得時間長,做出來有些不好看的糕點全進了這些半大小子的嘴裡,這不個個對她殷勤的很,就望著能多口零嘴。
劉牧雲這才想起她手裡盤了個鋪面,「我有個相熟的裝背匠,手藝好,價格也公道,攬月樓便是他包攬下的,不如我引薦給你?」
裝背匠這一行,與牙行一樣。
這裡邊水深。
若不懂,這杉木換雜木也收杉木的價格,能討油水的地方多了,或是同樣的東西不同的質量,裝潢效果大打折扣不說,價格還忒高。
「不用了,我那鋪子原本裝的還不錯,隻不過簡單翻新一遍,而且請的人不是別人,是我家堂姐的公公。」宋南絮知曉對方擔心,笑著解釋。
「既然是親戚那我不說了,你快去吧!」劉牧雲也笑了笑,將旁邊備好的點心遞給她,「這事給明哥兒他們的,等忙過這段時間,也帶著他們幾個給我瞧瞧。」
「哎!」
宋南絮收了點心,趕著驢車往鋪子去了。
想著一早宋梅便帶著花家人往縣城來了,這個點估計也不會買飯吃,便從路邊買了幾份豬肉燒餅,五六張菜餅子,兩碗羊湯一併帶了去。
瞧見路邊有人挑了新鮮的荸薺兜售,便稱了幾斤。
對於給自己幹活的人,她一向捨得給吃食,畢竟飯都吃不飽,也沒多少心力幹好活了,而且普通百姓隻圖吃飽,也不挑剔。
要不說這間鋪子當初一眼就相中了。
離攬月齋也不過兩條街,雖不如錦繡坊設在三岔路口,可也是貼著兩路的拐角上,且周邊鋪面也體面。
多為茶坊、貨行、玉器店、斜對面還是個藝肆,不少讀書人喜歡來往,雖不如騾馬街那邊街市熱鬧,卻難得清雅。
除了隔開一條街的錦繡坊,這裡開個成衣鋪子倒是能蹭蹭周遭鋪面的人流。
畢竟能消費的起玉器,藏畫這些人,想必家中也算殷實。
若說普通百姓能供養起孩子念書的,多少也會願意購置兩件體面衣裳。
宋南絮拴好驢車,就見花全福扛著竹梯從裡邊出來,笑道:「不是說今兒隻是來瞧瞧,怎麼就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