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你科舉我種田,塑料夫妻闖荒年

第一卷:默認 第256章 取水灌溉

  為了避免讓家人和旁人看出什麼端倪,江清月一早上都盡量克制不去和宋硯互動。

  殊不知兩人一走,一直噤聲的婆母姑嫂便在院子裡炸開了鍋。

  “娘,早上我都聽你的,什麼也沒亂說什麼也沒亂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妹,你就别打聽了,後院的雞都等着喂呢。

  “娘,你瞧,我就說三弟和弟妹他們兩個成了吧?
倆人好得和新婚夫妻一樣膩呢。

  聽到這裡,吳氏也激動地點了點頭,開始掰着手指頭算家裡的母雞每天能下多少雞蛋。

  “往後早上阿徹和依依一人一個雞蛋,素娘一個,清月一個。

  張素娘笑着搖頭,“娘,依依還小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娘倆吃一個就夠了,剩下的那個給小妹吧。

  吳氏滿口不贊同,“你就别管了,冬梅是明事理的孩子,眼下你還要給孩子喂奶,不吃點好的不行。

  “再說,馬上條件好了,雞吃的好了會下更多蛋,到時候少不了冬梅的。

  張素娘笑着嗳了一聲,“好,到時候爹娘也該好好補補。

  正說着,喂完雞的宋冬梅也從後面走了過來,見兩人在說吃雞蛋不吃雞蛋的。

  當即便插嘴道:“不就是一個雞蛋嗎?
等糧食一多,到時候咱們家的雞蛋肯定每天多得都吃不完!

  兩人聽後都哈哈大笑起來。

  另一邊,江清月坐在馬背上,還在慢悠悠地朝着城門方向走去。

  雖然腿上是不疼了,但是這馬的速度還沒人家扛着擔子走路的快。

  雖說是夫妻,但是大庭廣衆之下共騎一馬還是不免尴尬。

  若是騎得快些,一閃而過也就算了。

  但是這速度...不是擺明了要讓人圍觀?

  想到這,江清月便開始不住地催促,“是馬早上沒吃飽還是你沒吃飽?
能不能快些?

  宋硯怕惹她生氣,強忍着不敢笑。

  本是擔心怕她颠得難受,見她要快快出城,隻好叮囑一聲,“抓緊了。

  說罷,快拉緊缰繩,快馬朝着城門奔去。

  一出城,兩人便直奔自家的田地。

  下了馬,這才發現不少村裡的人都已經帶着農具在地裡忙活了起來。

  村長見了兩人,便放下手裡的活計走了過來。

  “村長,怎麼大家這麼早都到了?

  村長笑呵呵地朝着兩人點頭解釋,“在山裡的時候一清早就下地習慣了,閑也閑不住。

  “昨天種得匆忙,壟起得不夠仔細,今天再過來除除草、堆堆壟。

  江清月贊同地點了點頭,環視一周後笑道:“昨夜這場雨下得倒是及時。

  說話間,其餘人也開始漸漸圍了上來。

  “可不是,本來還擔心澆水問題,這下可省了大家不少功夫,省下來的時間正好灌溉稻田。

  當初分地的時候,宋硯特地将村裡人的地都分在了一處。

  所以放眼所能看到的這一大片地都是村裡鄉親的。

  地連在一塊,大家也好相互有個照應。

  衆人得知宋硯的用意後,也都在誇他選得地方好。

  這麼好的良田,隻要用心去照應,不愁沒糧食吃。

  除了宋家這一大片地,城外其他地方的田地此刻也都在其他老百姓的鋤頭下,一點一點從荒地變成良田。

  眼下開荒耕地已經漸漸弄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便是在插秧前完成稻田灌溉。

  往年,大家一般都是鑿河挖渠引水到田間地頭,然後再用長瓢把水一瓢一瓢地灌到田地裡。

  雖說費時費力,但是不用下河去挑水,倒是還算輕松。

  隻是眼下才剛過了旱災,河水水位偏低,之前挖的溝渠引不上來水,縱是有現成的溝渠也沒辦法坐享其成。

  如此一來,就隻能讓大家扛着扁擔下到河岸下面,一桶一桶地從河裡挑水澆地。

  見大家都很頭疼,宋硯便領着大家商量有沒有什麼更簡便的方法來灌溉。

  說起取水,大家第一反應便是用大水車,隻不過水車建造起來費時費力,時間也來不及。

  所以很快便被宋硯給否決了。

  思索之下,宋硯便提出用龍骨水車。

  這樣的水車制作相對簡便一些,可以用手搖或者腳踏便可把水從河岸引到岸上溝渠來。

  隻不過,即便制作再簡單也是要費些功夫。

  而且這樣取出來的水流有限,必須要多做一些分布在不同地方,同時取水才行。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一番權衡之後也覺得眼下隻有宋硯提出的龍骨水車是最可靠的。

  隻要趕一趕,時間上也勉強夠了。

  正當大家商量着要如何分工制作龍骨水車之時,江清月突然靈光一閃,将宋硯拉到了一邊。

  “阿硯,你可聽過什麼用竹筒引水的法子嗎?

  “竹筒引水?

  江清月點了點頭,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她想到了現代的水管。

  說白了就是利用虹吸效應,隻要在水管的一頭抽幹空氣,那另一頭的水,不管水位多低,也能通過水管流到高處來。

  認真地聽完江清月的解釋後,宋硯的眼底也越來越亮。

  臉上的神情也從一開始疑惑到震驚,最後轉為驕傲,“還是我娘子的腦子好使些。

  說罷,便一臉高興地招來大家重新商量。

  “剛才經我家娘子一提醒,我這才想起來,還有個更簡便的法子。

  “是什麼法子?

  “這法子就叫隔山取水,隻要用竹筒便可灌溉咱們的稻田。

  衆人面露不解,“隔山取水?

  宋硯嗯了一聲,随即開始給大家解釋起來具體的辦法。

  那便是用大竹筒相接,用麻漆将接口處封裹上,不要洩漏即可。

  串聯好的竹筒一端放在低處的河谷,一端放在稻田裡。

  而放在稻田裡的這段,取幹草放火燃燒,待火燒上一會,水流便從河谷那端順着竹筒吸了上來。

  這便是隔山取水的法子。

  非但不用出什麼力氣便可把水引上來,而且隻要河水不幹,便能源源不斷往田裡流。

  衆人聽完宋硯的解釋之後,紛紛面露喜色,對這一法子贊不絕口起來。

  宋硯淡笑着看了一眼江清月,随即謙虛起來,“都是我家娘子想的主意,不然我也想不到這法子。

  衆人紛紛扭頭朝着江清月啧啧贊歎起來,“清月這孩子是聰明活泛,比我們腦子好使!

  江清月面上笑意盈盈,心底卻有些受之有愧,她不過是和宋硯闡述了個現代衆人皆知的原理。

  他就那麼快那麼細緻地想出了一整套可行的法子。

  真要論起來,還是他更厲害一些。

  但是面對衆人的誇贊,江清月隻得笑着照單全收。

  否則再推讓給宋硯,她們夫妻二人不就真成互相吹捧了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